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名片
近日,梅州市蕉岭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是对蕉岭县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高度认可。蕉岭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此次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无疑为蕉岭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名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蕉岭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客家文化圣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是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近年来,蕉岭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
“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获得,离不开蕉岭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蕉岭县坚持绿色发展,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使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据统计,蕉岭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数千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在生态旅游方面,蕉岭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目前,蕉岭县已形成了以梅州蕉岭国家森林公园、九曲溪、石牌古村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梅州蕉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蕉岭县西北部,总面积达2.1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8%。这里山峦起伏,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原始森林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九曲溪位于蕉岭县东北部,全长约10公里,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旖旎。游客可以乘竹筏在九曲溪上畅游,感受溪水潺潺,欣赏两岸秀美的自然风光。
石牌古村位于蕉岭县西南部,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被誉为“客家古村落活化石”。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客家文化的魅力,感受古村落的宁静与古朴。
此次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不仅是对蕉岭县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肯定,更是对蕉岭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极大鼓舞。蕉岭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努力将“中国天然氧吧”这张绿色名片擦得更亮。
未来,蕉岭县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走进蕉岭,感受这片绿色土地的魅力。同时,蕉岭县还将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的品牌效应,推动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相结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梅州蕉岭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是对其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认可,更是对蕉岭县生态旅游发展的肯定。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蕉岭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名片,为游客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 • 梅州跨境数据存储中心项目引资超15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梅州金柚太空育种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抗病新品种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腾飞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积极引入新能源企业,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谣动画片》首映盛典圆满落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活化利用项目获千万级投资,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 大埔县加大力度,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兴宁市全面发力,打造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
- • 平远县河头镇相思河:泛舟溪涧,寻觅野生红豆树群的自然奇观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举行祭祖大典,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家族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蜜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增值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获10亿元战略投资,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实施“扶贫饮水工程” 助力12万群众告别饮水难题
- • 平远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新改建公路38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齐聚展示釉下彩技艺
- • 梅县区智慧物流园盛大投入运营,助力粤闽赣三省物流发展
- • 兴宁市试点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保障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火爆,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乐趣
- • 梅州全力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治理专项行动
- • 梅州教育再上新台阶,“书香校园”建设助力阅读风潮,图书馆藏书量突破30万册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江区金山街道客家祖训家规主题展”引发热议,传承客家文化新风尚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更加闪亮
- • 梅州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蕉岭县荣获“全国扶贫资产管理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谱写扶贫新篇章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梅州兴宁市扶贫刺绣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助力灵活就业
- • 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美誉,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文化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破解因病返贫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国际化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古法榨油技艺数字化复原项目圆满通过验收,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观测手稿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
- • 梅州打造“客都硅谷”: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经验全国推广
- • 梅州大埔县启动“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广福镇创新“光伏+农业”模式,实现农光互补效益翻倍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文化完整保存的珍贵见证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梅州与暨南大学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共谱文化传承新篇章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梅州冷链物流骨干网基本建成,农产品流通效率显著提升
- • 大埔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汤南镇惊现清末龙窑遗址,古法制陶工艺将重现辉煌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引领绿色乡村发展新潮流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再续辉煌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家风
- • 我国农村冷链物流骨干网建成,冷藏能力达1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扶贫车间”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助力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