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松源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让这一古老的婚俗得以再现,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有的传统婚嫁仪式,源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婚俗融合了客家、潮汕、闽南等多个民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包括拜堂、敬茶、迎亲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阿娘”环节。
“扛阿娘”是指新郎在婚礼当天,要亲自将新娘抱到洞房。这一环节寓意着新郎对新娘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新娘往往要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新郎家,因此“扛阿娘”婚俗便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只见新郎身着传统婚服,头戴红绸,肩上扛着新娘,步履稳健。新娘则穿着鲜艳的嫁衣,头戴凤冠霞帔,手捧花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松源镇举办了多次婚俗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对婚俗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复了古老的婚嫁用品,如花轿、婚服等,为婚俗的再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婚俗活动中,除了“扛阿娘”环节,还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堂时,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祖先行三鞠躬礼,寓意着对天地、父母、祖先的感恩之情。敬茶环节,新郎新娘要向长辈敬茶,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迎亲环节,新郎新娘乘坐花轿,由亲朋好友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新郎家。
这一古老的婚俗,不仅展现了梅县区松源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婚俗逐渐消失,而“扛阿娘”婚俗的再现,无疑为传统婚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县区松源镇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扛阿娘”婚俗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传统婚俗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 《客家武术宗师李铁夫纪录片亮相央视,传统狮艺焕发新生》
- • 梅州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丰顺潭江镇畲族凤凰装复原成功,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 • “百名画家齐聚乡村,共绘客家新貌——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启动”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国际时装周,传统韵味绽放世界舞台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梅州“智慧茶园”项目荣获全国农业创新大奖,引领绿色农业新风尚
- • 兴宁市刁坊镇百年金狮队复建,传统武术展演焕发新活力
- • 梅州五华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文化魅力
- • 五华县安流镇青龙寨:穿越时光的怀旧之旅,感受古寨墙与田园风光的和谐共鸣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蕉岭县扶贫主题微电影:用光影传递脱贫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智慧农业新篇章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成功引进12家环保科技企业,助力绿色发展
- • 复古传奇游戏2025:经典玩法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新引擎助力梅州经济腾飞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解码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瑰宝
- • 平远县仁居古镇:红色记忆与明清老街的时光漫步
- • 兴宁龙田镇智慧物流园盛大开园,助力粤赣闽三省区域经济腾飞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千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工业上楼”试点启动,破解山区土地制约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舞动非遗魅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喜获文创基金注资,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平远仁居镇焕新民俗:清代“迎灯”图谱重现,元宵习俗即将复原
- • 东石镇脐橙出口基地成功通过欧盟认证,首单20吨脐橙发往荷兰
- • 丰顺留隍镇“九皇斋”文化节:素食文化引领养生热潮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蕉岭县蓝坊镇“非遗美食厨王争霸赛”圆满落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覆盖30所小学
- • 五华县城乡融合示范区试点经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全省推广助力全面振兴
- • 丰顺县黄金镇竹海温泉:竹林深处私享温泉的隐逸之乐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直供基地达百家,助力区域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荣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蕉岭县数字农业云平台助力农产品精准营销,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再攀高峰突破万吨大关
- • 蕉岭县创新举措,发布碳汇交易新政策,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 • 大埔县倾力打造“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成长
- • 探秘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客家民俗风情园,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 • 兴宁市合水水库:骑行露营,解锁生态旅游新玩法
- • 蕉岭县徐溪镇百年黄酒开窖仪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共筑孩子成长基石
- • 梅州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客家阿婆手作芋丝酥在TikTok上点击量破千万,传统美食的“新潮流”之旅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竣工,文旅融合激活百年围屋焕新颜
- • 五华县郭田镇龙狮峡:探寻原始森林的生态奇观与溯溪漂流的刺激之旅
- • 蕉岭广福镇焕新“打船灯”非遗歌舞,传统习俗焕发新生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梅州籍企业家亿元捐资,助力客家文化中心建设焕新篇章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绘客家文化传承新篇章
- • 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 • 梅州氢能产业示范区迎来核心装备制造商签约,共筑绿色能源未来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生产效率翻倍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与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之旅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绿色生态魅力绽放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梅州客家糯米糍空降直播间,五分钟售罄三万盒,传统美食新零售模式再掀热潮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四端互通、千人攻沙、真元宝福利来袭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