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助力脱贫成果巩固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近日启动了“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旨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是梅州市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该制度旨在选派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实际情况,协助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据了解,梅州市“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选派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梅州市将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优良的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确保特派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二、明确特派员职责。特派员主要负责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
三、强化特派员考核。对特派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挂钩,确保特派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特派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特派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自“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启动以来,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制度落实到位。目前,首批特派员已全部到岗到位,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特派员们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特派员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派员们协助乡镇政府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公共服务提升方面,特派员们协助乡镇政府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梅州市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总之,梅州市“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梅州兴宁市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丰顺龙岗镇揭秘清代“马图茶”文献:茶道文化溯源之旅
- • 兴宁市新圩镇“埔寨锣鼓”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 • 梅州产城融合示范区迎来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共绘发展新蓝图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冬祭 千人同吃“丁酒”续宗亲情谊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平远差干镇荣膺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欢庆新春佳节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积极开展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助力2.6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省最大扶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丰顺县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 • 五华县龙村镇益塘水库:湖心岛垂钓与生态渔乐全攻略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平远县“旅游+扶贫”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产业化迈向新篇章
- • 梅州全力推进“僵尸企业”清理,盘活工业用地千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梅州首条海底捞入驻,首日排队超4小时,食客热情高涨!
- • 兴宁市罗浮镇成功举办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梅州携手华南理工共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 •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俗博物馆盛大开馆,千件传统器物展映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县区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客乡特色发展之路
- • 平远仁居镇焕新颜:明清古驿道遗址发现,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建成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圆满落幕,传承红色基因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一键呼叫”功能,助力老年人生活无忧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刺绣大师杨雪友作品惊艳巴黎时装周,非遗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 • 丰顺潭江镇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单丛茶产业再攀高峰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助力绿色健康产业发展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焕发古厝新活力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通过复审
- • 最新版本逆袭:传奇系列如何用情怀与创新重塑MMORPG黄金时代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与海南自贸港携手共建热带农产品通道,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蕉岭南磜镇发现民国“社账本” 农耕祭祀细节曝光
- • 探秘梅县区灵光寺:千年古刹与生死树的神秘传说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客家炒绿茶叶出口创新高,梅州茶产业走出国际新路径
- • 平远县石墨深加工技术突破,获国家专利,产值实现惊人增长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篇章
- • 梅州荣膺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中品味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发展
- • 客家传统美食“姜糟焖鸭”荣登粤菜文化遗产名录
- • 梅州倾力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
- • 华南师范大学与梅州市携手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共育未来人才
- • 梅州法院集中宣判涉黑恶案件,37人获刑,彰显法治权威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牵手德国隐形冠军,共绘智能制造新蓝图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圆满完成,惠及5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探寻闽粤边城的百年商埠风情
- • 蕉岭县氢能+储能示范项目落户,总投资15亿元,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兴宁市多措并举,强化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工作
- • 乡贤理事会显成效,梅州化解乡村治理难题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平远县仁居镇端午龙舟竞渡:百年传统延续客家精神
- • 五华县智能家居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5亿元,引领产业新潮流
- • 大埔县扶贫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助力形象提升
- • 梅州非遗+旅游模式荣获文旅部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民国报业巨子陈炯明新闻思想研究论坛盛大召开,10万字研究成果精彩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