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启动了“非遗扶贫”计划,旨在通过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近日,梅州市大埔县也正式启动了“非遗扶贫”计划,以振兴客家竹编产业为突破口,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客家竹编作为大埔县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传承人老龄化等原因,客家竹编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县决定启动“非遗扶贫”计划,让客家竹编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扶贫”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传承人:大埔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艺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年轻的客家竹编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将成为客家竹编产业的未来支柱,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提升产品质量:大埔县鼓励竹编艺人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县里还组织专家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3. 拓展市场:大埔县积极组织竹编产品参加各类展会,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县里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客家竹编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4. 增强品牌影响力:大埔县将客家竹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竹编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客家竹编。
5. 带动就业:大埔县通过发展客家竹编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许多村民通过学习竹编技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非遗扶贫”计划的实施,为大埔县客家竹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有数百名农民参与到竹编产业中来,其中不乏一些贫困户。通过学习竹编技艺,他们不仅掌握了谋生技能,还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了解,大埔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客家竹编产业打造成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实现这一目标,县里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梅州市大埔县启动的“非遗扶贫”计划,不仅为客家竹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传承和振兴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大埔县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 梅江区积极推进“社区应急救护站”示范点建设,守护居民生命安全
- • 大学生返乡助力家乡发展,短视频推广客家炸芋丸走红网络
- • 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活动在梅州精彩绽放,共筑教育友谊桥梁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便捷服务偏远乡镇群众
- • 梅县区打造“一镇一桌菜”美食旅游路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 • 梅州客家美食地图APP上线,智能导航带你寻味客家风味
- • 兴宁市罗浮镇成功举办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
- • 蕉岭县广福镇:粤闽边界经济合作区建设,谱写跨省联动新篇章
- • 梅州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 • 客家炒绿茶叶出口创新高,梅州茶产业走出国际新路径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诗词文化长廊”落成揭幕,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兴宁市刁坊镇百年金狮队复建,传统武术展演精彩纷呈
- • 兴宁市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扶贫新篇章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20个行政村共享发展红利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全面升级体育教育质量
- • 五华岐岭镇“烧塔”民俗引围观,七层火塔照夜空
- • 梅州金柚荣登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宝座,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稳岗增收
- • 梅州建成首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缓解基层医疗压力的新举措”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 • 梅州市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梅州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走进校园,00后传承人展创意,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新铺镇全域光伏项目启动,迈向零碳示范镇新篇章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引进环保科技企业12家,助力绿色转型升级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显著降低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赏客家风情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重现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专项评估
- • 梅州油茶产业迈向新高峰:精深加工项目投产,打造百亿特色农业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兴宁市刁坊镇百年金狮队复建,传统武术展演焕发新活力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修缮完成,客家建筑群焕新成为文旅新地标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破解因病返贫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传统民俗文化节荣登全国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榜单
- • 南口镇智慧渔场正式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梅江区西阳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全覆盖,生态乡村建设获省级表彰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文化记忆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小镇:草根足球文化的摇篮与青训基地的活力体验
- • 梅县区程江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盛大启用,智慧化康养服务引领新时代养老潮流
- • 五华县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30%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活力四射
- • 五华县全力推进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与RCEP成员国签订10项农业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再创佳绩: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梅州迈入智慧农业新时代: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入选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助力培养国际化教育人才
- • 大埔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探寻高山茶园的日出云海仙境
- • 千年古窑实景剧本杀,大埔县桃源镇邀您共赴青春探险之旅
- • 平远县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互联互通再升级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开启产业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