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推动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其中“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更是成为了一项亮点工程。该活动旨在通过将客家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和体验客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目前已覆盖全市200所中小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梅州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客家非遗资源,如客家山歌、客家木偶戏、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梅州市教育部门联合文化部门,共同推出了“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
该活动以“传承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组织专家讲座、举办非遗技艺展示、开展非遗体验课程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客家非遗,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活动的一些亮点:
1. 专家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述客家非遗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激发同学们对客家文化的兴趣。
2. 非遗技艺展示: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客家山歌、客家木偶戏、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技艺,让同学们亲眼目睹这些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3. 非遗体验课程:开设客家山歌、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非遗体验课程,让同学们亲手实践,感受非遗技艺的乐趣。
4. 校园文化节:结合校园文化节,举办客家非遗主题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客家非遗知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热情。
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梅州市200所中小学,参与学生超过10万人。这些学校中,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客家非遗,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梅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活动质量,让客家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同时,梅州市还将积极探索非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蕉岭广福镇重启“接官亭”仪式,再现明清迎宾古礼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乡野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出口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善款筹集突破5000万元大关,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丰顺县北斗镇“拾全拾美”传统农具文化展盛大开幕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五华县首创“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之路
- • 梅州综保区进出口额再攀高峰,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 • 梅州实施“扶贫饮水工程” 助力12万群众告别饮水难题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文化新篇章
- • 大埔县倾力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传统文化
- • 径南镇古法榨油技艺荣获国家专利,山茶油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光伏扶贫产业园二期引资规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覆盖全县乡镇,绿色出行新时代来临
- • 梅州大埔县启动“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开启校园安全管理新篇章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挂牌,仿野生灵芝种植效益显著
- • 平远石正镇“南台舞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悬崖绝技惊艳世人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南磜镇发现民国“社账本”:农耕祭祀细节曝光,千年古村文化传承再现
- • 梅州古韵新颜: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守护百年古建筑群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历史文化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新风尚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五华县智能家居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5亿元,引领产业新潮流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大学生返乡用短视频推广客家炸芋丸,传承家乡美食文化
- • 梅州再获殊荣: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探索生态经济新模式
- • 梅县区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与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梅县区强化“扶贫法律援助”,全力保障群众权益
- • 蕉岭县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助力健康扶贫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梅州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丰顺县智能家电产业园年产值突破80亿元,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 回馈故乡建设专科图书馆 助力医学生成长
- • 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林:秋日金黄果园的采摘与摄影指南
- • 五华县双华镇天堂山:自然与科技的完美融合,视觉震撼之旅
- • 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中心落户梅州,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助力10万老年人安享晚年
- • 兴宁市刁坊镇百年金狮队复建,传统武术展演焕发新活力
- • 华侨回乡投资热潮涌动,梅州侨乡经济焕发新生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全民健身中心落成:足球之乡再添运动新地标
- • 梅州海关成功查获走私冻品案,涉案价值超2000万元
- • 梅县区雁洋镇荣获殊荣,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再创辉煌:突破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
- • 客商银行助力小微企业,梅州普惠金融创新成效显著
- • 蕉岭县蓝坊镇米酒作坊:探寻古法酿酒技艺,感受客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共筑特色农产品电商新篇章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逐步成型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光德镇蜜柚出口包装中心盛大启用,年处理鲜果能力突破10万吨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丰顺县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十条精品养生路线引领休闲养生新潮流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脱贫攻坚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精准扶贫路》讲述动人扶贫故事
- • 丰顺县汤坑镇温泉文化节:非遗市集元素的精彩融合
- • 梅州腌面酱料工业化生产,助力海外中餐馆标准化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