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音体美等学科的教育。然而,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许多学校,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梅州蕉岭县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提出并试行“走教制”,以期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的困境。
所谓“走教制”,即指将优秀的音体美教师从县城中心学校调配到乡镇学校,通过流动教学的方式,为乡镇学校提供专业、优质的音体美教育。这一举措旨在打破地域限制,优化师资配置,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梅州蕉岭县,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部分乡镇学校的音体美教师数量不足,甚至出现无教师授课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蕉岭县教育局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试行“走教制”。
“走教制”的推行,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师流动机制。蕉岭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教师流动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流动教师的选拔标准、流动周期、待遇保障等内容,确保流动教师能够安心从教。
在教师选拔方面,蕉岭县教育局要求流动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以确保教学质量。同时,流动教师的人选还需经过学校推荐、教育局审核等环节,确保选出的教师能够胜任乡镇学校的教学任务。
在流动周期方面,蕉岭县教育局规定流动教师每学期至少流动一次,流动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这样既能保证乡镇学校音体美教育的连续性,又能让流动教师充分了解乡镇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在待遇保障方面,蕉岭县教育局对流动教师给予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以鼓励优秀教师投身乡镇学校的教育事业。此外,流动教师在工作期间,其职称评定、考核晋升等方面与原单位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
“走教制”的推行,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响应。许多优秀教师纷纷报名参加流动,为乡镇学校输送了新鲜血液。同时,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教制”的推行过程中,蕉岭县教育局还注重对流动教师的培训和管理。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流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对流动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总之,梅州蕉岭县“走教制”的试行,为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走教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 • 梅县区新建实验中学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梅县区丙村镇仁厚温公祠:探寻客家围屋中的家族文化密码
- • 客家阿妈厨房故事:一碗姜糖鸡蛋的温情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全力推进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守护百年古建筑群
- • 大埔县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民俗文化的生动实践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梅县区与粤港澳学校缔结姊妹校,共谱教育新篇章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悠然采茶品茗,体验茶田慢生活
- • 客家传统美食“姜糟焖鸭”荣登粤菜文化遗产名录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五华县河东工业园积极引入新能源企业,助力年增就业岗位2000个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促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江区“一站式”结算助力健康扶贫,减轻群众负担显成效
- • 梅州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梅州成功举办客商大会,签约金额高达368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绘客家文化传承新篇章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丰顺县汤坑镇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成效显著,资源化利用率达65%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筑孩子成长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项目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时代
- • 客家传统民俗文化节荣登全国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榜单
- • 百年老店复兴:梅州传统牛耳饼重现江湖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的全新篇章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圆满完成,为学生营造温馨家园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茶阳镇骑楼老街重现“打银谣”非遗技艺展演,传承千年技艺魅力
- • 梅州全面启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农村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埔寨三山国王出巡,万人空巷见证潮客融合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开幕,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畅销全国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宠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远销东南亚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五华县棉洋镇脐橙滞销难题破解:对口帮扶单位包销万吨,助力果农增收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典范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油茶产业基地,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梅州聚力招商引资,推动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榜单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直供基地达百家,共筑绿色健康生活圈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谱写爱心传承新篇章
- • 梅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正式开通,守护居民心灵健康
- • 梅州迈入智慧农业新时代: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
- • 五华县吹响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号角,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再创新高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茶香盛宴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民俗魅力四溢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拓展欧美市场
- • 五华县安流镇“打船灯”艺术节热闹非凡,民俗文化绽放异彩
- • 梅江区清凉山采茶节:客家茶文化的盛宴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梅州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丰顺县扶贫农产品品牌认证助力提升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兴宁市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智慧农机共享中心正式启用,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未来
- • 大埔县西岩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中的茶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