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茶阳镇骑楼群活化,百年商埠再现“闹圩”场景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茶阳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独特的骑楼建筑群。近年来,茶阳镇通过活化骑楼群,让这座百年商埠重现“闹圩”场景,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茶阳镇骑楼群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些骑楼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是粤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骑楼建筑群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骑楼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面临着失修和废弃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埔县政府决定对茶阳镇骑楼群进行活化。通过一系列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这些古老的骑楼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先,对骑楼进行全面的修缮,包括加固地基、修复墙体、更换屋顶等。同时,对骑楼内的设施进行改造,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修缮后的骑楼,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具备了现代生活的便利条件。
其次,引入多元化的商业业态,让骑楼群焕发新的活力。茶阳镇骑楼群内开设了各类商铺,如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店、茶楼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此外,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书画展览等,丰富了骑楼群的文化内涵。
在活化过程中,茶阳镇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通过举办“闹圩”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百年商埠的繁华景象。在“闹圩”期间,茶阳镇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各种民俗表演、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商埠时代。
“闹圩”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许多当地居民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售卖特色商品、提供民俗表演等方式,增加了收入。茶阳镇骑楼群的活化,不仅让这座百年商埠重现“闹圩”场景,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如今,茶阳镇骑楼群已成为大埔县的一张亮丽名片。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茶阳镇骑楼群的活化,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未来,茶阳镇将继续加大对骑楼群的投入,不断完善和提升骑楼群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茶阳镇骑楼群将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座百年商埠的魅力。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华南师大携手梅州,共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升20%,助力乡村振兴
- • 我国农村冷链物流骨干网建成,冷藏能力达1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扶贫产品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梅州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生态旅游新篇章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南磜镇“打醮”仪式:道教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梅江区中秋“敬月光”习俗恢复,柚子塔重现街头,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客家娘酒”产业助力妇女创业,绽放巾帼风采
- • 梅州兴宁市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启幕,百项传统技艺集中亮相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涵盖21项非遗体验,邀您共赴文化盛宴
- • 《湛此心斋诗集》——晚清诗人胡晓岑的诗篇重焕生机
- • 梅州大埔县开启“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新篇章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梅州迎来产业升级新机遇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别具特色
- • 蕉岭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建材供应基地,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 • 数学家丘成桐祖居地迎来新地标:数学主题公园动工,几何迷宫体验区成亮点
- • 平远县深化跨区域扶贫协作,推动产业资源互补发展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画卷再现》
- • 大埔县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 • 平远仁居镇明清古驿道遗址惊现,红色文旅长廊建设蓄势待发
- • 五华县横陂镇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经验全国推广
- • 梅州梅县机场加密直飞北京、上海航线,便捷出行新选择
- • 丰顺县潭江镇茶叶产业园升级,引领“中国高山茶”品牌新标杆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转身,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新举措显成效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修缮完成,客家建筑群焕新成为文旅新地标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与珠三角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共育高素质技术人才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差干镇河湖治理成效显著,水质达标率100%展现生态治理新成果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江区“非遗扶贫工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
- • 梅江区与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与区域协同发展
- • 梅州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梅州蕉岭县扶贫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整镇脱贫的绿色引擎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养生之旅再添新地标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火爆,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乐趣
- • 大埔县三河镇退役军人创业园盛大开园,孵化20个农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平远县旅游扶贫齐头并进,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 • 全面覆盖乡村青少年宫,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魅力不减
- • 蕉岭县皇佑笔林场:徒步露营,探秘原始森林氧吧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路,提升群众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产品溯源全覆盖,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
- • 梅州迈入“客都森林城市”新时代,新增绿地500公顷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创新举措,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新标杆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光
- • 丰顺县留隍镇端午龙舟竞渡,韩江两岸共庆佳节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开学,为特殊儿童开启新篇章
- • 蕉岭县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蕉岭广福镇跨省协作产业园落地,闽粤合作再深化谱写新篇章
- • 梅江区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文创园内百家企业共筑新篇章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荣获GAP认证,绿色健康引领行业发展
- • 晚清诗人温训《登云山房集》入选中华古籍再造工程: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复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