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新“扶贫共享农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创新推出“扶贫共享农机”服务模式,实现了农机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为梅州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长期以来,梅州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分散、劳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梅州市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将农机服务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出了“扶贫共享农机”服务模式。
“扶贫共享农机”服务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农机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村闲置农机资源,实现农机设备的共享使用。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播种、施肥、收割到运输等全过程的农机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难题。
在实施过程中,梅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扶贫共享农机”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首先,政府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其次,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确保服务质量。再次,建立健全农机服务监管机制,对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服务质量和农户满意度。
如今,梅州市“扶贫共享农机”服务已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1.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农机服务的普及,使得农户不再为缺乏农机设备而发愁,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据统计,实施“扶贫共享农机”服务后,梅州市粮食产量提高了20%以上。
2.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长。据统计,2019年梅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同比增长8.5%。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机服务的普及,使得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产业,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机服务的普及,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电力等,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机服务的普及,使得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更加注重科技含量和品质,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总之,梅州市“扶贫共享农机”服务模式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梅州市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千年风味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实现翻倍增长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古墟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梅江区倾力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州智慧农机共享中心正式启用,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迎大湾区智能制造新时代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教育管理,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座跨江双层景观大桥合龙,开启城市交通新篇章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实施人才回乡计划,千名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 长沙镇乡村智慧灯杆全覆盖,助力智慧乡村建设
- • 全国首个柚子主题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县,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崛起,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县区强化“扶贫法律援助”,全力保障群众权益
- • 客家娘酒冰淇淋横空出世,年轻消费者排队打卡,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假期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圆满落幕,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五华县荣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助力中国足球崛起
- • 蕉岭县长寿之乡品牌升级,生态康养产业引资超十亿元,共筑健康未来
- • 梅州深化粤闽赣边区合作,共建省际交界经济新高地
- • 梅州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书香校园”建设再升级,新增图书馆藏书30万册助力青少年成长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圆满覆盖30所小学,传承客家文化新风尚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客家童谣数字化工程启动:百首古调将永久保存,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启动“村村有主播”计划,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突破30亿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 200幅作品首度公开,珍贵历史瞬间重现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匠心,助力学子成长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为3万亩农田汛期安全保驾护航
- • 林风眠《仕女图》拍出2.3亿,创梅州籍艺术家拍卖新纪录
- • 梅菜扣肉馅包子:传统美食新吃法,风靡早餐界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教育成果显著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圆满竣工,高效节水灌溉助力10万亩农田焕发新生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华侨将军邓仲元军事思想研讨会在穗召开 首次公开战时密电
- • 蕉岭县南磜镇竹海长廊:骑行漫步,尽享竹林清风之旅
- • 梅江区“扶贫绿色通道”优化政策落实,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智慧之光
- • 民国报业巨子陈炯明新闻思想研究论坛盛大召开,10万字研究成果精彩发布
- • 梅州手工鱼面制作过程首度VR全景直播,带你领略传统美食的魅力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与珠三角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共育高素质技术人才
- • 梅州南药产业园成功通过GAP认证,中医药产业迈向标准化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美食‘老鼠粄’改名风波引发文化讨论:传统与创新如何平衡?”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文化传承
- • 丰顺县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签约国际领先企业,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蕉岭三圳镇“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文化记忆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再创新高,成功提升至75%
- • 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乡村振兴新成果
- • 梅州梅县区金柚深加工助力扶贫产业链价值提升
- • 梅州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客家文旅新名片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兴宁市试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平远仁居镇中秋“月光书会”:客家文人雅集传统复兴之旅
- • 大埔县枫朗镇单丛茶文化节盛大开幕,茶旅融合新路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