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出一条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梅州市蕉岭县作为广东省的一个试点县,近年来在乡村旅游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其中“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便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稻田画,顾名思义,就是将稻田作为画布,通过种植不同颜色的水稻,绘制出各种图案和文字,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大地艺术”。蕉岭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将稻田画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
在蕉岭县,稻田画旅游新模式的试点工作始于2018年。当时,蕉岭县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如三圳村、新铺村等,作为试点进行稻田画创作。经过几年的发展,稻田画已经成为蕉岭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稻田画旅游新模式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设计:蕉岭县邀请专业设计师,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稻田画图案。这些图案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也有现代的卡通、动漫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2. 科学种植:为了保证稻田画的美观和可持续性,蕉岭县采用科学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水稻品种,确保稻田画在生长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
3. 互动体验: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稻田画,蕉岭县在稻田画周边设置了观景台、摄影点等设施,并开展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如稻田画DIY、亲子游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4. 产业链延伸: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如农产品加工、农家乐、民宿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在蕉岭县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蕉岭县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稻田画旅游新模式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稻田画旅游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保证稻田画的美观和可持续性、如何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如何平衡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等。针对这些问题,蕉岭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总之,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地方将涌现出类似的创新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再添生态奇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踪迹被发现
- • 梅州智能终端产业园签约12家配套企业,助力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50%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精神
- • 兴宁市叶塘镇“共享菜园”火爆,城市居民纷纷认领农田体验农耕乐趣
- • 数学家李国平故居焕新颜,“数学魔法屋”开启沉浸式数理之美体验之旅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开启产业新篇章
- • 梅江区与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南口镇智慧渔场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兴宁市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信仰与文化
- • 五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省级示范园区”称号,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攀高峰
- • 梅州“粤菜师傅”工程升级,客家美食产业规模突破8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打造“一镇一桌菜”美食旅游路线,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乡村风采
- • 兴宁市扶贫产品展销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梅州老城区意外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见证历史沧桑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盛大启幕,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雁洋镇举办“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传承红色文化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
- • 梅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签约无人机龙头企业,共筑未来航空梦想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精准扶贫路》讲述动人扶贫故事
- • 梅州智慧农业产业园迈向5G新时代:全面覆盖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3倍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会:品茗论道,共享文化盛宴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谱写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州首创“乡村人才公寓”:破解外来专家安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 • 梅州启动“客都绿道”千里徒步计划,畅游绿色生态,感受客家风情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启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
- • 梅州校园垃圾分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 • 《岭南水经》数字活化: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手绘地图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慢享时光,品味茶田中的诗意生活
- • 梅州首条智慧物流专线开通,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全面启动“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智慧之光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农村养老‘互助公社’模式在全省推广: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卧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动,创新创意汇聚南台卧佛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的珍贵见证》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打造家门口的创业乐园
- • 梅州古窑遗址再添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佐证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市扶贫腐竹产业年产值突破2.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山歌:穿越时空的非遗魅力走进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 • 梅州陶瓷产业绿色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单位能耗下降35%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对接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梅州金柚宴创新菜式惊艳亮相粤港澳美食博览会,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生物科技园迎来诺贝尔奖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蕉岭县三圳镇创新“积分制”模式,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 • 梅州乡村振兴项目迎来百亿央企投资,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梅州客家围屋群: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