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民间文化盛宴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今年的活动更是盛况空前,吸引了近万人参与,成为了一场民间文化的盛宴。
“扛公王”是罗岗镇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源于明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当地一位英勇的农民领袖,他在抗击外敌入侵时英勇牺牲,成为了当地的英雄。为了纪念他,当地居民便设立了“扛公王”这一节日,以此来传承这位英雄的精神。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今年的活动于近日在罗岗镇中心广场举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午9点,随着一声锣鼓响起,扛公王的队伍正式出发。队伍中,有身穿传统服饰的舞狮、舞龙表演,有身着古装的戏曲表演,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罗岗镇丰富的民间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扛公王”这一环节。在罗岗镇,人们将“公王”视为神圣的存在,每年的“扛公王”活动中,都会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供人们瞻仰。今年的“公王”雕像高达3米,重达500公斤,由数十名壮汉共同扛起,场面震撼人心。
在扛公王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少年先锋队。这些少年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他们肩负着传承民间文化的重任,用行动诠释着对英雄的敬仰。在队伍行进过程中,他们高唱着英雄赞歌,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的表演外,还有各种民间美食供游客品尝。罗岗镇的特色小吃如豆腐花、糖葫芦、油茶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此外,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土特产等展销,让游客在感受民间文化的同时,也能购买到心仪的纪念品。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的民间文化,更是对历史的传承。通过这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罗岗镇的历史文化,也让民间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纷纷离去。而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当地民间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 梅州“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成型,区域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梅州平远县脐橙节签约扶贫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梅州客家黄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农业非遗名录
- • 兴宁市刁坊镇百年金狮队复建,传统武术展演焕发新活力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文化新篇章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仿野生灵芝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综合保税区签约12个重大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客家传统萝卜丸华丽变身,空气炸锅制作网红美食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双龙争锋、行会争霸与四端互通全新上线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卧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动,创新创意汇聚南台卧佛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心成功获千万级融资,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平远县八尺镇红色研学路线发布,串联三省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
- • 客家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梅州古村活化新实践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蕉岭徐溪镇黄氏家庙重光:两岸宗亲共续族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域全覆盖: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探寻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悉心收徒传承绝技
- • 梅州再创佳绩: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少年宫启用,留守儿童享受免费艺术教育,点亮梦想之光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绽放新时代光彩
- • 大埔县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大埔县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州青年返乡潮涌,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振兴发展
-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落户梅州,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兴宁市首届客家非遗文化节盛大开幕,万名游客共赴文化盛宴
- • 兴宁市农村电商培训助力贫困群众增收新篇章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血脉情
- • 平远县中行镇危桥改造工程竣工,3万村民告别出行难
- • 平远县扶贫档案数字化管理助力精准跟踪成效显著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正式建立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宠
- • 梅州娘酒鸡预制菜荣获中国餐饮创新大奖,引领预制菜行业新风尚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传承农耕文化,共迎新春佳节
- • 梅江区中秋“敬月光”习俗恢复,柚子塔重现街头,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镇智慧农业大棚试点,数字化种植助力果蔬产量提升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承匠心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康养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篇章
- • 传统小吃萝卜丸,逆袭成为健身代餐新宠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翻倍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 • 梅县松口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启幕,百项传统技艺集中亮相
- • 蕉岭县长寿之乡品牌升级,生态康养产业引资超十亿元,共筑健康未来
- • 《岭南水经》数字活化:明代地理学家张天赋手绘地图的传承与创新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 • 梅州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酒驾超载行为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永和镇湿地公园建成开放,生态修复助力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校园垃圾分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 • 梅县区松口古镇成功举办国际客属华侨文化论坛,共话华侨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梅州与RCEP成员国签订10项农业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广东梅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助力15万农村学子圆梦未来
- • 梅州生物科技园盛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助力区域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