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千年古韵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兴宁市叶塘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上灯习俗。这一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见证了宗族传承的千年古韵。
上灯习俗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叶塘镇的居民都会举行盛大的上灯仪式,以此纪念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灯习俗主要包括挂灯笼、祭祖、舞龙舞狮、放鞭炮等环节,其中挂灯笼和祭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挂灯笼是上灯习俗中最具特色的环节之一。在元宵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红、黄、蓝、绿等颜色,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团圆。这些灯笼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祭祖则是上灯习俗的核心。在这一天,村民们会齐聚一堂,共同祭拜祖先。他们先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堂屋中央,然后点燃香烛,向祖先敬酒、献花,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祭祖仪式庄严肃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舞龙舞狮是上灯习俗中最为热闹的环节。在鼓乐声中,村民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龙灯、狮头,欢快地舞动起来。舞龙舞狮不仅展现了村民们的热情与活力,更是祈求新的一年里,家族兴旺发达、事业有成。
放鞭炮是上灯习俗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元宵节当天,村民们会点燃鞭炮,庆祝节日,驱散邪恶,迎接新的一年。鞭炮声声,震耳欲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传承的宗族故事。
上灯习俗作为叶塘镇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宗族传承的千年古韵,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现代社会,上灯习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当地居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上灯习俗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叶塘镇政府积极组织举办上灯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同时,当地居民也纷纷参与到上灯习俗的传承中来,让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之,兴宁市叶塘镇的上灯习俗,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宗族传承的千年古韵,让我们在感受传统魅力的同时,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 •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试点成效显著,授信总额突破20亿
- • 平远县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
- • 梅州教育系统防汛应急演练实现全覆盖,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完整保存,传统文化魅力再现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五华县“智慧水利”项目荣登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榜单
- • 广福镇智慧大棚助力“四季哈密瓜”,亩产增收2万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文创园入驻企业达百家,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梅州携手华南农大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培育百名硕士农技员助力乡村发展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引进京东冷链等知名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温情与关怀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创新驱动,实现引资“双碳”达标新突破
- • 航天院士梁思礼祖居变身航天科普馆,长征火箭模型亮相展翅
- • 丰顺县温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十条精品养生路线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共赏龙舟盛宴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覆盖30所小学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20个行政村共享发展红利
- • 梅州创新举措:全省首个农业碳中和实验室成立,探索生态补偿新机制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升级
- • 梅州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兴宁市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扶贫新篇章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助力贫困学子圆梦未来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文化传承
- • 梅州特殊教育学校与广州启聪学校携手共建,共谱特殊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文化盛宴引众人瞩目
- • 百年传承梅菜扣肉:客家宴席的“压桌菜”
- • 梅县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创业,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中品味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镇镇通,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 • 《客家武术宗师李铁夫纪录片登陆央视,传统狮艺焕发新生》
- • 政企携手,梅州金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50亿元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学子文化自信之光
- • 梅州试点推行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展现客家风情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蕉岭县南磜镇成功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兴宁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绘客家文化传承新篇章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味蕾共舞
- • 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 • 大埔县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 • “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温暖阳光洒向10万名学生”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兴宁径南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达8000万度,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蕉岭广福镇跨省协作产业园落地,闽粤合作再深化: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出台用地保障新规,助力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32项合作意向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蕉岭县三圳镇创新实践“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 • 蕉岭县南磜镇“客家山歌新锐创作营”:传承与创新共谱山歌新篇章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赢得消费者信赖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歌手功力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