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近日,位于我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博物馆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激励。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的获评,标志着我国农耕文明保护与传承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各类客家传统农耕器具近万件,其中包括犁、耙、锄、镰、刀、斧等农耕生产工具,以及织布机、石磨、水车等生活用品。这些器具见证了客家先民们在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智慧与勤劳。
据悉,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研学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农耕文化,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
此次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是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继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的又一重要荣誉。这一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国家三级博物馆的称号,不仅是对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贡献力量。
首先,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将继续加强馆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馆藏农耕器具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客家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博物馆将加大展览力度,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让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还将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农耕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怀。通过举办农耕技艺培训、农耕文化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掌握传统农耕技艺,传承农耕文明。
总之,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是对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博物馆工作的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博物馆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农耕文化,为推动我国农耕文明保护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 大埔青溪镇“大醮”民俗再现,三天三夜祭典引热议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返乡青年用AI分析改良腌面酱料配方,创新传承家乡味道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正式开工,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融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英勇拼搏精神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金穗谷:农耕体验与亲子研学游的理想目的地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实施:守护世界建筑瑰宝
- • 客家文化元宇宙平台上线,数字孪生再现23处名人故居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成功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补链强链新阶段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 • 客家传统婚俗体验游成爆款,助力婚庆产业链蓬勃发展
- • 梅州创新“乡贤+”模式,引资超百亿反哺家乡建设
- • 梅州首创“美食+光伏”生态农场,种养烹一体化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政府迅速行动建立生态保护区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实践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统美食迈向现代化发展
- • 平远县差干镇河岭嶂:登高望远,邂逅云海观日出的绝美画卷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悠然采茶品茗,体验茶田慢生活
- • 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创业基地在梅州隆重揭牌,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 200幅作品首度公开,珍贵历史瞬间重现
- • 梅州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心获千万级融资,助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 • 兴宁市罗岗镇柿子林:秋日金黄果园的采摘与摄影指南
- • 平远县石正镇“送春牛”农耕习俗焕发新生
- • 梅州筹建客家华侨博物馆,征集海外文物史料,传承客家文化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实时监测500个生产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养生之旅再添新地标
- • 丰顺龙岗镇清代“马图茶”文献揭示茶道文化之源远流长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少年宫启用,留守儿童共享免费艺术教育阳光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
- • 梅县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盛大启用,开启医疗服务新篇章
- • 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征服粤东第一峰的挑战之旅与壮美风光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大放异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梅州全力推进“僵尸企业”清理,盘活工业用地千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平远县全力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兴宁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助力素质教育新篇章
- • 梅县区华侨经济合作区成功引进东南亚投资超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聚力招商引资,推动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助力亩产增收20%,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梅州丰顺县马图村红色茶旅扶贫成效显著,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打造家门口的创业乐园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土地绽放科技之光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丰顺县留隍镇鹿湖禅寺:禅意山水与温泉养生的完美融合之旅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共赏茶香诗意
- • 大埔县百侯古镇重现明清婚俗,“六礼”仪式引游客驻足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百年家风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
- • 客家革命家古大存红色交通线遗址荣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五华横陂镇惊现清代“狮王争霸”图册,武术文化添新证
- • 蕉岭县全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0%,再创新高,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南口镇智慧渔场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水产养殖全程监控
- • 大埔县百侯古镇再现明清婚俗,“六礼”引游客驻足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警方成功破获特大非法采矿案,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 • 梅州智慧农业项目荣获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金奖,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
- • 蕉岭县“光伏+农业”模式创新推广,年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引领美食新风尚
- • 大埔县茶叶出口额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45%,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