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棉洋镇发现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客家情歌,传承民间文化瑰宝

近日,在广东省五华县棉洋镇,当地文化工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本珍贵的民国时期“山歌抄本”。这本抄本收录了千余首客家情歌,不仅为研究客家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使得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以传承。
这本民国“山歌抄本”共有数百页,以手抄本形式保存,纸张已经略显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据悉,这本抄本是在棉洋镇一户村民家中发现的,据村民介绍,这本抄本已经传世数代,是家族中一代代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抄本中收录的客家情歌,既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爱情的追求,还有对生活的感慨。这些歌曲语言朴实,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客家风情。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据专家介绍,客家山歌起源于唐宋,历经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客家山歌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此次发现的民国“山歌抄本”,无疑为研究客家山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五华县棉洋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此次发现的“山歌抄本”,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为研究客家山歌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有力佐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计划将这本“山歌抄本”进行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客家山歌的魅力。同时,还计划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山歌比赛、山歌演唱会等,以激发人们对客家山歌的兴趣,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总之,民国“山歌抄本”的发现,对于研究客家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客家山歌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间文化的宝贵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瑰宝,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风采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智慧水利”项目荣登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榜单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蜜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增值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中考成绩连续三年领跑全市,教育质量再创新高
- • 华侨将军陈烙痕抗战文物捐赠仪式在印尼雅加达同步举行,传承抗战精神
- • 蕉岭县南磜镇“打糍粑”比赛传承年味记忆
- • 梅州柚产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试点“校园农场”劳动教育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 • 大埔县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扩容计划:助力幼儿教育公平发展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乐趣无穷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正式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梅州生态文旅项目引资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卧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之路
- • 梅江区冬至祭祖大典:传承孝道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启用,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梅州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召开,共绘“世界客都”新蓝图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 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龙村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千亩撂荒耕地变身“玉米产业带”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孵化企业达45家,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璀璨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观测手稿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
- • 梅州筹建全球客家名人数据库,已收录127位历史人物数字档案
- • 梅州智慧城市项目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时代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试点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之路上的新探索
- • 丰顺县引领粤东教育信息化浪潮,打造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合作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米程成年轻人口袋零食新宠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走进兴宁市新陂镇磐石围:感受围龙屋里的客家婚俗非遗体验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古韵风情再焕新彩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服务,偏远乡镇群众就医难题迎刃而解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冬日人心
- • 大埔县茶阳镇开启“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之旅,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山区教师享受交通补贴政策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大放异彩,勇夺八金!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文化,跨越语言界限”
- • 梅州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绿色崛起魅力无限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正式开通,守护市民心灵健康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打造安全、便捷的教育环境
- • 平远县差干镇河湖治理成效显著,水质达标率100%展现生态治理新成果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蕉岭县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传承千年技艺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 蕉岭县“扶贫驿站”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梅州兴宁市扶贫肉鸽养殖项目助力整村脱贫致富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江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助力消费市场增长15%
- • 梅州: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
- • 大埔县“光明行动”助力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 • 数字乡村试点落户梅州,区块链溯源赋能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蜜柚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助力农民增收千万元
- • 蕉岭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合力推动规模效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兴宁坭陂镇智慧渔场盛大启用,工厂化养虾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