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200所中小学传承文化瑰宝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推动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其中“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更是成为了一项亮点工程。该活动旨在通过将客家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和体验客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目前已覆盖全市200所中小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梅州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客家非遗资源,如客家山歌、客家木偶戏、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梅州市教育部门联合文化部门,共同推出了“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
该活动以“传承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组织专家讲座、举办非遗技艺展示、开展非遗体验课程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客家非遗,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活动的一些亮点:
1. 专家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述客家非遗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激发同学们对客家文化的兴趣。
2. 非遗技艺展示: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客家山歌、客家木偶戏、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技艺,让同学们亲眼目睹这些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3. 非遗体验课程:开设客家山歌、客家剪纸、客家刺绣等非遗体验课程,让同学们亲手实践,感受非遗技艺的乐趣。
4. 校园文化节:结合校园文化节,举办客家非遗主题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客家非遗知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热情。
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梅州市200所中小学,参与学生超过10万人。这些学校中,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客家非遗,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梅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活动质量,让客家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同时,梅州市还将积极探索非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梅州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新引擎助力梅州经济腾飞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扩容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 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焕发新光彩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客家风情
- • 蕉岭县文福镇仓海诗廊荣膺省级文化示范点,传承文化瑰宝
- • 梅州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 • 大埔县扶贫产业学院:培育本土技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时代新颜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届客家小吃制作大赛盛大启幕,百人竞技展现客家美食魅力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五华县全力推进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兴宁市扶贫产品展销会盛大开幕,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西阳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全覆盖,生态乡村建设获省级表彰
- • 梅州林菌套种:林下经济新增长点,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百年商埠风貌重现风采
- • 梅州南药产业园成功通过GAP认证,中医药产业迈向标准化新篇章
- • 梅州全省首个村级农业气象站建成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平远泗水镇“打糍粑”大赛 百斤木槌唤醒童年记忆
- • 梅州金柚迈入新纪元: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乐趣无穷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光德镇蜜柚出口包装中心正式启用,年处理鲜果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探寻古窑遗址,追寻青花瓷片的历史足迹
- • 客家传统黄酒炖鸡:孕妇营养食谱中的滋补佳品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穿越时空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梅州兴宁获中央财政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文化记忆
- • 留守妇女巧手制艾粄,年入二十万元成为致富新榜样
- • 梅州警方成功破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千万
- • 梅州梅江区倾力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客家女杰黄小娜与妇女解放:文献展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 • 平远县石正镇“送春牛”农耕习俗焕发新生
- • 大埔县茶阳镇百年骑楼街亮化工程完工,夜经济点亮古镇活力
- • 丰顺县汤南镇“跳火堆”元宵祈福驱邪纳吉:一场独特的民俗盛宴
- • 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梅州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新格局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称号,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非遗美食走进校园:千名学生同做老鼠粄,传承文化新风尚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成功上线,远程问诊实现全覆盖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县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盛大启用,开启医疗服务新篇章
- • 大埔县全面推广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汤南镇惊现清末龙窑遗址,古法制陶工艺将重现辉煌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 • 五华县首次举办县域教育发展论坛,共谋教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别具特色
- • 大埔县蜜柚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万吨鲜果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升级,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美誉,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出口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打造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