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之旅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曾是1929年红军入粤的三大战役之一——三河坝战役的主战场,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占地约200亩,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园内设有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革命烈士墓群、三河坝战役遗址等多个景点,是游客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踏入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纪念碑,碑体上刻有“三河坝战役纪念碑”七个大字,气势恢宏。纪念碑后面是革命烈士墓群,这里安葬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墓碑上刻有烈士们的姓名、籍贯和生卒年份,让人不禁感叹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
纪念馆是纪念园的核心区域,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革命文物,生动展现了三河坝战役的经过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馆内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声光电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三河坝战役遗址,游客可以了解到当年红军与敌人激战的情况。遗址内保存着部分当年的战壕、掩体等设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此外,园内还设有红色教育广场,定期举办红色主题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不仅是一处红色旅游胜地,更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崇高精神。通过参观学习,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许多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学生、员工前来参观学习,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同时,纪念园也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培训,为党员干部、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总之,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成为了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更能激发起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让我们共同走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增长60%
- • 梅州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5%,领跑全省山区市
- • 大埔县全面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高陂镇陶瓷文化街盛大开市,百名匠人齐聚展示釉下彩技艺
- • 梅州首批“教育世家”评选结果揭晓,20个家庭获表彰
- • 大埔县全面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格局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启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传承千年客家文化刻不容缓》
- • 政银保合作推出“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助力柚农增收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直供基地达百家,助力区域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
- • 梅州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港澳台侨胞慷慨捐资,助力梅州山区学校改造升级,谱写教育新篇章
- • 大埔县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留隍镇“万江古寨沉浸式戏剧”荣获文旅大奖,演绎古寨新风采
- • 平远县扶贫产业孵化园:培育新型主体,助力脱贫攻坚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丘逢甲抗日保台事迹荣登梅州中小学必修课程,爱国教育再添本土素材
- • 大埔湖寮镇万川古城端午诗会:百名诗人共诵乡愁,传承文化情韵
- • 平远县扶贫志愿者队伍助力脱贫攻坚,常态化帮扶暖人心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农业碳中和实验室,创新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 • 梅州智慧农业示范区建成,水稻亩产提升20%,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全力推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 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强势进军湾区,订单量翻三倍,成为市场新宠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挂牌,仿野生灵芝种植效益显著
- • 梅州全面启动校园食品安全“明厨亮灶”行动,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梅州五华县创新“足球扶贫”模式获国家点赞:足球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扶贫新篇章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申报国家级非遗活动
- • 乡村儿童“第二课堂”全覆盖,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 • 梅江区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粤港澳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运营,为民生保障注入新活力
- • 梅县区智慧农贸市场迈入AI时代,首个AI价格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 • 梅州市政府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助力中小企业腾飞发展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丰顺县马图村红色茶旅扶贫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经开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缅怀先贤智慧之光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助力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
- • 梅州中学学子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斩获金奖!
- • 梅州兴宁石壁客家原生态山歌队惊艳亮相央视展演,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客家围龙屋修缮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
- • 兴宁市开启“就医直通车”服务,偏远乡镇群众就医难题迎刃而解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五华县打通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 • 梅州智慧停车场PPP项目成功落地,助力城市配套功能持续完善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提升教育环境质量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通过复审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客家革命家古大存红色交通线遗址成功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慢享时光,品味茶田中的诗意生活
- • 梅江区成功举办首届青少年创客马拉松,激发创新潜能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之美焕发新生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走进高校非遗课堂,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实施“扶贫金融超市”发放惠民贷款7.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丰顺县勇立潮头,打造粤东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中心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璀璨明珠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民族精神
- • 梅州开启“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文化传承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传承珍贵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