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改试点出新政,梅州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闲置农房。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梅州市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梅州市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以盘活闲置农房资源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闲置农房认定标准。新政策规定,闲置农房是指连续两年以上无人居住、无人使用的农房。对于符合认定标准的闲置农房,将进行登记造册,为后续盘活利用提供依据。
二、鼓励农户自愿退出。对于愿意退出闲置农房的农户,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并优先安排其子女入学、就业等事宜。同时,鼓励农户将闲置农房出租、出售或以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
三、创新闲置农房盘活模式。梅州市积极探索“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等盘活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闲置农房改造利用。通过引入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提高农房利用率。
四、加强闲置农房改造提升。新政策要求,对符合改造条件的闲置农房,要按照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农房将满足居住、休闲、旅游等多种需求,提高农房附加值。
五、完善闲置农房流转机制。梅州市将建立健全闲置农房流转平台,为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提供便捷的流转服务。同时,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监管,确保流转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通过实施这些新政策,梅州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大量闲置农房得到了有效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农户收入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具体来看,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1. 梅县区某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五华县某村农户将闲置农房出租给企业,企业将其改造成工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3. 丰顺县某村农户将闲置农房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将其改造成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农家菜,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总之,梅州市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通过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成功盘活了闲置农房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市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 • 梅州平远县创新举措,山区教师关爱基金温暖人心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吸引环保企业落户助力绿色发展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破土动工,助力2025年通车梦想成真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 • 梅江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贫困老人筑梦脱贫之路
- • 大埔百侯古镇复办“龙珠灯会”,三十六盏灯阵耀夜空,重现古韵风情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新篇章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石正镇“南台舞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悬崖绝技惊艳世人
- • 丰顺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平远泗水镇“打糍粑”大赛 百斤木槌唤醒童年记忆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绿色生态魅力绽放
- • 梅州举办全球客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300亿,共绘发展新蓝图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 • 梅州教师发展中心盛大揭牌,助力打造专业化培训平台
- • 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遗,正月巡游规模创新高,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三角镇“鱼菜共生”试验成功,养鱼废水循环种出有机蔬菜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 丰顺县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签约国际领先企业,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抗日名将黄涛将军指挥部旧址发现地下防御工事:历史见证者的秘密守护
- • 大埔县花萼楼:非遗技艺与客家土楼的完美融合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平远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30家药企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梯田耕作场景再现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文化节,搭建文旅消费新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新体验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蕉岭县蓝坊镇蜜蜂养殖合作社助力农户增收,年均增收3万元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凝聚力量,推动规模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公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正式开工,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石正镇西湖村:荷花湿地与田园慢生活的治愈之旅
- • 梅江区“客家童谣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30所小学,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尽享梅城全景之美
- • 兴宁市坭陂镇温泉古村:硫磺温泉与古民居的康养结合之旅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新里程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统民俗魅力独具
- • 梅州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园顺利通过验收,助力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 • 客家抗日英雄刘国用故居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记忆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实现惊人增长3倍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文化魅力
- • 梅州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吸引企业纷纷入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五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传统工艺产值飞跃式提升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篇章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精准农业
- • 院士吴恒兴捐赠肿瘤医学手稿回乡,助力故乡专科图书馆建设,惠及医学生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长育儿之路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 大埔县泰安楼:客家土楼的建筑智慧与历史印记
- • 梅州客家黄酒荣登纽约时报全球发酵饮品榜单,传统佳酿走向世界舞台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文化魅力绽放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五华县安流镇“村村通”公路升级,助力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 • 梅州“云上茶园”项目荣获全国数字农业创新奖,引领智慧农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