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乡村振兴新成果
近日,梅州市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大埔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的高度认可。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大埔县全体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山区县。近年来,大埔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
大埔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通过深入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1. 产业扶贫。大埔县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建成多个特色农业基地,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数万贫困群众就业。
2. 教育扶贫。大埔县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
3. 健康扶贫。大埔县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二、党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大埔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1. 强化组织领导。大埔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2.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埔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带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 强化宣传引导。大埔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三、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大埔县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 产业兴旺。大埔县以产业兴旺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 生态宜居。大埔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3. 乡风文明。大埔县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总之,梅州市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充分展示了大埔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埔县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 • 梅州三及第汤:一锅传承百年的美味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服饰魅力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风采
- • 五华县龙村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千亩撂荒耕地变身“玉米产业带”
- • 梅州老字号炖品店登陆广深高铁站,汤品日售千盅,传承美味新篇章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评论的珍贵记录》
- • 平远仁居镇焕新颜:明清古驿道遗址发现,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建成
- • 梅江区西阳镇荣膺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活力四射
- • 梅县区松口镇侨批文化馆盛大举办“纸短情长·华侨家书特展”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打造安全、便捷的教育环境
- • 丰顺县砂田镇“高山茶文化节”:演绎采茶戏非遗魅力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与健康养生完美融合
- • 客家女杰黄小娜与妇女解放:文献展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 • 梅州市2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正式设立,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打通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 • 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创业基地在梅州正式揭牌,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百侯镇复刻明清翰林宴 三十六道进士菜重现,传承千年美食文化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标杆
- • 丰顺埔寨火龙筹备升级,元宵夜将创规模新纪录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殊荣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再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客家文化繁荣发展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 200幅作品首度公开,珍贵历史瞬间重现
- • 金山街道屋顶光伏全覆盖,村民年享发电分红超千元,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扶贫主题体育赛事助力文旅消费新风尚
- • 梅州客家山歌奏响央视,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扶贫产品直供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高陂镇青花瓷技艺振兴:年轻匠人创新器型,传承千年文化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盛大发布,21项非遗体验带你领略千年客家风情
- • 桥梁专家李国平手稿中发现未公开悬索桥设计方案,揭秘建筑史上的新篇章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合作新篇章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梅州首条智轨电车线路启动试运行,智慧交通新篇章开启
- • 全国油茶产业三产融合论坛在梅州成功举办,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扶贫夜校”助力提升群众脱贫技能,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助力培养体育新生代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产品溯源全覆盖,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
- • 平远县脐橙文化节:融合非遗展演,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梅州蕉岭县创新举措:试行“走教制”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
- • 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梅州医疗事业迈向新高峰
- • "客都渔歌"品牌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新潮流
- • 兴宁市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正式投运,助力区域农产品流通
- • 梅州古驿道修复工程启动,千年盐茶古道风貌再现
- • 兴宁市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项行动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重现革命历史场景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活动,别具特色的传统盛宴
- • 梅江区创新举措: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就医停车难题
- • 华侨实业家徐统雄故居变身侨史馆,沉浸式体验南洋岁月
- • 五华县木偶戏传承中心积极开展“非遗下乡”百场巡演,弘扬传统文化
- • 广福镇智慧大棚助力“四季哈密瓜”,亩产增收2万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迎来新里程碑: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赣闽粤交通枢纽助力梅州招商引资,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
- • 五华县安流镇东礼大桥通车,破解10万群众出行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授信额度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梅州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5%,领跑全省山区市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见证历史风云
- • 百年榕树下的美食市集:三十种粄食现场教学,品味传统美食的魅力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