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梅州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为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梅州市积极推进“新强师工程”,通过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强师工程”是梅州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程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道德素养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
梅州市“新强师工程”明确了培养乡村教师的三大目标:一是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专业素养;二是强化乡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乡村教育、关爱学生的教师队伍;三是优化乡村教师结构,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定向培养
为有效实施“新强师工程”,梅州市创新培养模式,采取“高校培养+实践锻炼”的方式,实现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具体措施如下:
1. 高校培养:与省内知名高校合作,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定向分配到梅州市乡村学校任教。
2. 实践锻炼:组织乡村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鼓励乡村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竞赛,展示自身才华。
3. 定向支持:为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提供住房、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确保他们在乡村教育岗位上安心工作。
三、加强政策保障,激发乡村教师活力
为保障“新强师工程”顺利实施,梅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乡村教师活力:
1. 优化教师待遇: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其收入水平与城市教师相当。
2. 加强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完善教师晋升机制: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教师晋升机制,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
4.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定向培养、引进等方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总之,梅州市“新强师工程”的实施,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梅州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市的乡村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百年水上文化传承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引领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新篇章
- • 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探寻客家民俗风情的沉浸式体验之旅
- • 兴宁罗家通书荣登国家档案宝库,百年历法传承堪舆文化瑰宝
- • 晚清外交家何如璋使日日记出版,首揭琉球事件谈判细节
- • 长沙镇乡村微型马拉松开跑,千名选手穿越客家梯田景观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盛宴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飞跃
- • 梅州打造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梅州丰顺埔寨火龙: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瑰宝
- • 梅州金柚宴创新菜式惊艳亮相粤港澳美食博览会,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五华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动态监测,成效显著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侨乡文化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腾飞,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的闪亮明珠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
- • 兴宁罗岗镇柿子节盛大开幕,农耕文化体验受热捧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通过验收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五华县全力打造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 • 丰顺县北斗镇拾荷山庄:夏日荷塘亲子研学基地,共度美好时光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验收,助力孵化企业45家
- • 蕉岭县“数字乡村”平台全面覆盖行政村,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 • 复古传奇游戏2025:经典玩法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独具特色的传统盛宴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时代新颜
- • 丰顺县高山茶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血脉情
- • 五华县乡村快递网点助力农产品上行,畅通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奉献者
- • 五华县潭下镇“客家竹编元宇宙展厅”正式上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迎来新里程碑: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梅州创新举措:发布乡村振兴碳普惠机制,农田减排可交易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荣获八金壮我国武术风采
- • 梅州开启“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丰顺县留隍镇“万江古寨沉浸式戏剧”荣获文旅大奖,演绎古寨新风采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兴宁版画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 • 梅州创新“乡贤+”模式,引资超百亿反哺家乡建设
- • 梅州客家娘酒酿制技艺:千年传承,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共庆佳节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家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
- • 平远县油茶产业深加工链条延伸,助力产业升级,附加值提升50%
- • 梅州松口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十里荷塘映客家,田园交响曲飘香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发展
- • 梅江区新建社区公园增设健身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菜扣肉馅包子:传统美食新吃法,风靡早餐界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开启城市繁华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探寻红色交通站,重温革命故事的追忆之旅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助力规模效应,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未来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再创佳绩,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 • 梅县松口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扶贫爱心驿站”:用爱心温暖特殊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丰顺县消费扶贫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
- • 平远县差干镇盛大举办“三省边界客家山歌擂台赛”,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联盟”助力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提升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缅怀先贤智慧之光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