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石马镇六月六禾苗节:农耕歌舞庆丰收,传承农耕文化
在我国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节日——禾苗节。这一天,石马镇的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六月六,又称“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标志着夏收夏种的结束和秋收秋种的开始。在这个重要的节气里,石马镇的村民们举行禾苗节,既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丰收的祈愿。
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石马镇的田野间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们纷纷起床,开始准备庆祝丰收的仪式。他们先将一株株绿油油的禾苗小心翼翼地搬进家门,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希望和丰收。
上午九点,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村民们齐聚在镇中心的广场上,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活动现场,农耕歌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表演者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农具,通过歌舞的形式,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在表演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割稻舞”。舞蹈中,村民们模仿着割稻的动作,欢快地跳着。他们用舞蹈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耕文化的热爱。此外,还有“插秧舞”、“耕田舞”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耕歌舞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庆祝活动中,还举行了丰收祭祀仪式。村民们将一筐筐金黄的稻谷、新鲜的瓜果摆放在祭坛上,向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结束后,村民们共同品尝了丰盛的丰收宴,共享丰收的喜悦。
除了庆祝活动,禾苗节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他们纷纷被石马镇独特的农耕文化所吸引,感叹于村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活动现场,游客们还亲身参与了割稻、插秧等农耕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农耕的艰辛与快乐。
六月六禾苗节,不仅是一次庆祝丰收的盛会,更是石马镇村民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节日里,村民们通过歌舞、祭祀、农耕体验等形式,将农耕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农耕文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耕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然而,石马镇的村民们深知,传承农耕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们积极举办禾苗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共同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总之,兴宁石马镇六月六禾苗节,是一场农耕歌舞庆丰收的盛会。在这个节日里,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石马镇的村民们将继续努力,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铜箔新材料基地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梅州经济发展新篇章:50个新闻标题见证辉煌成就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榜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丰顺县埔寨火龙非遗传承人喜获省级大师工作室,传承千年技艺再放光彩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谱写教育新篇章
- • 梅江区“扶贫爱心驿站”:用爱心温暖特殊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平远县八尺镇客家娘酒产业园盛大开园,传统酿造工艺迈向产业化新篇章
- • 丰顺县温泉康养小镇:投资12亿元,树立全域旅游新标杆
- • 平远仁居镇焕新颜:明清古驿道遗址发现,红色文旅长廊即将建成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圆满完成,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客家古法榨油技艺数字化复原项目圆满通过验收,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梅州“客都工匠”评选启动,共筑传统技艺传承之路
- • 五华县教育局发布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丰顺县“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企业服务效率倍增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圆满完成,惠及5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蕉岭县“零碳乡村”试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点赞,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彰显教育实力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实现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试点“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开启校园安全新篇章
- • 梅州首家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谱写产教融合新篇章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五华县提线木偶戏非遗展演走进乡村,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大埔县茶阳镇百年骑楼街亮化工程完工,夜经济点亮古镇活力
- • 梅州古墓群重见天日:明代客家文化瑰宝出土百余件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的实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非遗+旅游模式荣获文旅部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启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
- • 梅县区梅西镇“华侨抗日家国情怀主题展”隆重开幕,传承爱国精神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民俗魅力四溢
- • 丰顺汤南镇惊现清末龙窑遗址,古法制陶工艺将重现辉煌
- • 平远县东石镇“八月半”月光饼制作技艺受热捧,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蕉岭蓝坊镇石寨土楼祭祖大典 千年族谱首度公开,传承家族文化新篇章
- • 兴宁水口镇刘氏总祠盛大举行冬祭 千人盆菜宴连宗亲,共叙血脉情谊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文化
- • 梅州客家糯米糍空降直播间,五分钟售罄三万盒,传统美食新零售模式再掀热潮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破解因病返贫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村村通”工程助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75%,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梅州兴宁市扶贫刺绣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 • 梅州现罕见“双彩虹”奇观,朋友圈瞬间被刷爆!
- • 梅州兴宁市打造“稻虾共作”生态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 • 跨县产业集群崛起,梅州打造粤闽赣边区农业枢纽新格局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璀璨明珠
- • 梅州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有传人,文化传承再谱新篇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破土动工,助力2025年通车梦想成真
- • 《罗香林客家学研究原始档案解密:揭秘《客家研究导论》成书历程》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娘酒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单,传承千年酒文化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梅州打造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
- • 梅州青年返乡创业热潮兴起,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捷服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