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的林下经济示范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仿野生灵芝种植技术,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亮点,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亩。
南磜镇地处蕉岭县东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仿野生灵芝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因此,南磜镇将仿野生灵芝种植作为林下经济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项目,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在林下经济示范区,记者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下,灵芝菌棒整齐排列,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仿野生灵芝种植采用仿野生技术,从菌种选育、菌棒制作到种植管理,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确保了灵芝的品质。
“我们的仿野生灵芝种植技术,主要模拟了野生灵芝的生长环境,包括菌种选育、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出芝等环节,都力求还原野生灵芝的生长状态。”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的仿野生灵芝,品种丰富,包括灵芝、竹荪、香菇等。其中,仿野生灵芝的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亩,年产量达到数十万斤。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海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以前,我们这里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收入不高。自从开始种植仿野生灵芝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磜镇一位种植户兴奋地说。
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科技力量的支持。当地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仿野生灵芝的产量和品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仿野生灵芝种植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让更多农民受益。”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可以说,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的成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政策扶持、科技引领和农民共同努力下,相信会有更多像南磜镇这样的示范区涌现,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蕉岭县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传承千年技艺
- • 梅州首条全域旅游公路通车,串联30个特色村落,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 • 梅江区客家博物馆:探寻千年客家文化的璀璨瑰宝
- • 兴宁新陂镇春牛舞非遗展演,二十四节气农耕秀传承农耕文化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
- • 五华县开启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助力公平正义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合作新篇章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承民俗魅力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平远县全面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三角镇“鱼菜共生”试验成功,养鱼废水循环种出有机蔬菜
- • 大埔县积极开展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乡贤理事会显成效,梅州化解乡村治理难题
- • 梅州乡村振兴示范带引资项目集中开工,共筑美好未来
- • 蕉岭县广福镇正月“扛仙师”神秘傩舞震撼上演,民俗文化魅力四溢
- • 乡贤回归工程助力梅州项目落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秘百年前饮食文化
- • 梅州金柚丰收季盛大开启,共筑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引领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新篇章
- • 大埔茶阳镇骑楼老街重现“打银谣”非遗技艺展演,传承千年技艺魅力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签约德国隐形冠军,共谋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深化粤闽赣边区合作,共建省际交界经济新高地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平远县启动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精准发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助力产业升级
- • 客家筝乐团绽放维也纳金色大厅,《出水莲》奏响中西文化交流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一键呼叫”功能,助力老年人生活无忧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盛大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生动再现
- • 平远泗水镇“打糍粑”大赛:百斤木槌唤醒童年记忆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善款筹集突破5000万元大关,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重现眼前
- • 农村危桥改造三年行动圆满完成,78个偏远村受益匪浅
- • 最新版本逆袭:传奇系列如何用情怀与创新重塑MMORPG黄金时代
- • 梅县区首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贴心服务温暖夕阳红
- • 梅县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研修计划,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发布“黄金十条”招商引资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出台重磅政策,最高补贴80万元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
- • 探索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文化节”研学之旅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破土动工,助力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
- • 梅州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教育再上新台阶,“书香校园”建设助力阅读风潮,图书馆藏书量突破30万册
- • 梅州老字号炖品店登陆广深高铁站,汤品日售千盅,传承美味新篇章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典范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30%,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盛大启幕 吸引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
- • 梅江区全面启动电动车充电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 《蕉岭县扶贫主题微电影:用光影传递脱贫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梅州正式成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梅州“客家文化进校园”工程助力百所中小学传承优秀文化
- • 梅州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正式上线,首笔碳汇交易圆满完成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谱写教育新篇章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标杆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承与创新共谱美味篇章
- • 梅州五华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教育改革成果显著
- • 五华县积极推进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发展
- • 客家传统美食“算盘子”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蕉岭三圳镇‘扛阿公’民俗引热议:明代社祭完整保存的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