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民间传统习俗的集中体现。在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端午节期间举办的药市活动,更是将这一传统习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百草飘香,药香四溢,仁居镇的端午药市开市,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更让这一千年的医俗得以传承。
仁居镇位于平远县东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草药的传统。端午时节,正值草药生长旺盛之际,仁居镇的药市便应运而生。今年的端午药市,于6月3日正式开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药农、药商以及众多游客。
药市上,各式各样的草药琳琅满目。从常见的金银花、菊花、枸杞到珍贵的冬虫夏草、人参、鹿茸,应有尽有。药农们将一株株精心挑选的草药摊开在摊位上,等待着顾客的挑选。药香四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草药世界。
在药市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传承千年的医俗。草药摊位旁,一些老药农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各种草药的功效和用途。他们讲述着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医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草药叫做‘七叶一枝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有很好的效果。”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药农指着摊位上的一株草药,向游客详细讲解。
在药市中,游客们不仅可以购买到各种草药,还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一些游客在药农的指导下,亲自采摘草药,感受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这里的草药品种真多,而且价格也很实惠。这次来药市,不仅买到了需要的草药,还学到了很多中医药知识。”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
据了解,仁居镇的端午药市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在唐朝时期,仁居镇就有人开始种植草药,并逐渐形成了药市。经过千年的传承,这一传统习俗得以发扬光大。
如今,仁居镇的端午药市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在药市中,人们不仅可以购买到各种草药,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
端午节期间,平远仁居镇的端午药市开市,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这一传统习俗的传承,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仁居镇的端午药市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 • 全域土地整治激活乡村空间,新增耕地超5000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平远县八尺镇红色研学路线发布,串联三省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蕉岭县“村村通”工程助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注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全国首条柚子酵素生产线在梅州投产,柚子产业迎来新飞跃
- • 梅州借力大湾区产业溢出,半年内成功落地32个制造业项目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和谐交响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新引擎
- • 梅州建成全省首个客家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助力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县长寿食品产业助力扶贫增收的生动实践
- • 梅县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喜迎外资项目签约,共筑绿色未来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乡村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启动,百名画家共绘客家新貌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中秋佳节别样风情
- • 梅州丰顺县打造国家级南药扶贫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跨界时尚品牌,非遗创新之作引领潮流
- • 梅州实施“扶贫成果展播工程”记录乡村振兴路
- • 客商银行助力小微企业,梅州普惠金融创新成效显著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成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扶贫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双华镇天堂山:高山草甸与风电群的视觉震撼之旅
- • 梅州暑期托管服务创新启动:“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 • 蕉岭县蓝坊镇米酒作坊:探寻古法酿酒技艺,感受客家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梅江区文旅融合项目“客都古邑”助力周边经济,增收达20%
- • 梅州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传承千年陶瓷文化
- • 兴宁市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项行动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英勇拼搏精神
- • 梅县区雁洋镇乡村人才驿站启用,百名专家结对指导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田教授田间课堂:传授实用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 • 古法复刻《随园食单》记载的客家炙烤乳猪:传承千年的美味佳肴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侨贤情系故里,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发展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外贸增长再添新引擎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扶贫人才驿站助力,成功引进2000名专业人才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的闪亮明珠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发生机:生态修复完成,新增耕地800亩种旱稻
- • 大埔县湖寮镇“银发食堂”盛大开业,独居老人享一元爱心餐温暖人心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60%
- • 梅州医疗新篇章:首家三甲医院成功通过评审,区域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 • 梅州首创“光伏扶贫+农业”模式助力千户家庭脱贫致富
- • 平远县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佛文化与丹霞地貌的双重奇观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 • 潘田镇秸秆综合利用厂投产,生物质燃料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 • 丰顺汤南镇惊现清末龙窑遗址,古法制陶工艺将重现辉煌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历史记忆焕发新光彩
- • 梅州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平远县生态工业园引进环保科技企业12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江区西阳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全覆盖,生态乡村建设获省级表彰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