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班,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近日,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正式开班,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参加。此次开班仪式上,特别开设了非遗竹编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梅县区畲江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畲江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此次“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开班,正是为了丰富乡村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开班仪式上,梅县区畲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开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各类兴趣班,旨在培养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非遗竹编课程作为“乡村复兴少年宫”的首个课程,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关注。竹编技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课程邀请了当地竹编技艺传承人担任讲师,为青少年传授竹编技艺。
在课堂上,讲师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竹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制作方法。随后,学员们亲自动手,在讲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竹编作品的制作。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我一直对竹编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机会学习。今天能在这里学习竹编,真是太好了!”一位学员兴奋地说。另一位学员也表示:“通过学习竹编,我不仅学到了一项手艺,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竹编课程的开设,不仅让乡村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文化自信。
据了解,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还将陆续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为乡村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畲江镇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开班和非遗竹编课程的开设,是梅县区畲江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 • 梅州与RCEP成员国签订10项农业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增长60%
- • 梅州丰顺县教育基金会成立,募集善款逾500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 • 蕉岭县蓝坊镇“非遗美食厨王争霸赛”圆满落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农田水利升级工程竣工,助力10万亩农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大埔县扶贫茶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 • 梅州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引资打造品牌矩阵,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式上线,远程问诊全覆盖助力医疗服务升级
- • 大埔茶阳镇骑楼老街重现“打银谣”非遗技艺展演,传承千年技艺魅力
- • 五华岐岭镇“烧塔”民俗引围观,七层火塔照夜空
- • 梅州建成全国最大单枞茶种质资源圃,保存品种超600个,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仁居镇明代古驿道遗址惊现,文物保护申报在即
- • 五华县双华镇天堂山:自然与科技的完美融合,视觉震撼之旅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八尺镇红色研学路线发布,串联三省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
- • 兴宁市全面启动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公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大埔西河镇隆重举办张弼士诞辰纪念活动暨酒文化论坛开幕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冬祭 千人同吃“丁酒”续宗亲情谊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碳普惠机制,农田减排成果可交易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在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 梅州大埔青花瓷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扶贫产品直供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推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平远县差干镇河畔露营基地爆红,生态旅游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智能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创新举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文化与现代激情的完美融合
- • 蕉岭县长潭镇库区移民新村建成,200户村民喜迁生态新房
- • 梅州工业园区“标准地”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
- • 平远县石正镇“送春牛”农耕习俗焕发新生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返乡开设“院士科普课堂”,助力家乡科技创新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增长3倍,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启动“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与高校合作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共育未来教育英才
- • 大埔百侯镇复刻明清“翰林宴” 三十六道进士菜重现古韵风华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梅州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万亩耕地墒情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 • 梅州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 • 热血传奇技能攻略:从基础机制到深度应用
- • 大埔西河镇举行清明春祭,张氏家风家训引共鸣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农户可出售生态效益
- • 梅州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 • 梅州平远县脐橙节签约扶贫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松口古镇侨批档案重现,下南洋记忆焕发新生
- • 大埔县枫朗镇单丛茶文化节盛大开幕,茶旅融合新路线引领休闲体验新潮流
- • 梅州“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深化发展
- • 梅州古墓群重见天日:明代客家文化瑰宝出土百余件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间尽享荔枝采摘田园乐趣
- • 农村宅改试点出新政,梅州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 • 探寻丰顺县建桥镇明代军屯文化遗址: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研学之旅
- • 梅州侨贤助力教育发展,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
- • 兴宁叶塘镇全域土地流转试点成效显著,机械化种植率超90%
- • 梅县区迈入跨省异地就医新时代:门诊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开通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成效显著,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古老仪式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