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荣膺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近日,梅州市荣获“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称号,这不仅是对梅州深厚农耕文化底蕴的肯定,更是对梅州在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认可。梅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农耕文化,成为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基地。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梅州就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耕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体系。
梅州入选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得益于其独特的农耕文化资源和保护措施。以下是梅州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几个亮点:
一、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
梅州的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农耕习俗、农耕技艺、农耕节庆、农耕艺术等多个方面。如客家围龙屋、客家山歌、客家剪纸、客家美食等,都是梅州农耕文化的代表。这些资源为梅州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完善的保护措施
梅州市高度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立法保护,将农耕文化纳入地方性法规保护范围;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农耕文化遗址的保护、修复和展示;三是开展农耕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三、创新传承方式
梅州市积极探索农耕文化的传承方式,将农耕文化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农耕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和研学基地。如梅县区南口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了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四、培养传承人才
梅州市注重培养农耕文化传承人才,通过举办农耕文化培训班、选拔农耕文化传承人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农耕文化传承者。这些传承人才为梅州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梅州入选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不仅是对梅州农耕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梅州在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认可。未来,梅州将继续加大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力度,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梅州将继续挖掘和整理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节庆习俗等,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更多素材。
其次,梅州将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确保农耕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加大对农耕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防止其遭受破坏。
再次,梅州将继续创新传承方式,推动农耕文化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农耕技艺大赛等活动,提高全民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最后,梅州将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人才保障。通过选拔、培养和引进农耕文化传承人才,确保农耕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总之,梅州入选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标志着梅州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州将继续努力,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文化盛宴引众人瞩目
- • 梅州绿色建材产业引资创新纪录,绿色经济崛起新篇章
- • 平远县扶贫产业孵化园:培育新型主体,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通过复审
- • 客家家训馆群建设启动,梅州深耕文化振兴之路
- • 梅州脐橙产业助力2.3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承与创新共铸美味传奇
- • 梅州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客家文旅新名片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实地解码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梅州暑期托管服务创新启动:“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
- • 客家娘酒冰淇淋横空出世,年轻消费者排队打卡,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会:品茗论道,传承千年茶文化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联盟”助力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提升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侨乡文化
- • 蕉岭县三圳镇“九社十八坊”传统美食街焕发新活力,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丰顺埔寨火龙筹备升级,元宵夜将创规模新纪录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共筑航空物流新蓝图
- • 平远热柘镇地热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温泉开发在即,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八尺镇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丰顺县汤坑镇温泉文化节:融合非遗市集元素,打造民俗盛宴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丰顺黄金镇竹编技艺振兴:青年匠人推陈出新,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攀高峰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五华县转水镇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填补县域高端文旅空白
- • 五华县安流镇青龙寨:古寨墙与田园风光的怀旧之旅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梅江区三角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圆满完成,惠及5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合作新篇章
- • 客家黄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正式启用,年产能突破万吨大关,引领传统酿造业转型升级
- • 大埔县百侯镇古村落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文旅融合焕发百年围屋新活力
- • 梅州侨贤情系故里,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发展
-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湛此心斋诗集》——晚清诗人胡晓岑的诗篇重焕生机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大放异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兴宁丝苗米荣登全国十大优质稻米榜单,品牌价值再攀新高突破10亿元
- • 五华县乡村快递网点助力农产品上行,畅通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共赏龙舟盛宴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华南师范大学与梅州市携手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共育未来人才
- • 梅江区江北老街改造工程启动,百年商埠风貌焕新颜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推出“柚农贷”助力柚农发展,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梅州实施“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谱写红色金融创新新篇章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道教圣地与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迈入万吨级新纪元
- • “岭南第一才子”李士淳家训入选省级非遗,明代教育理念焕发新生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梅江区“扶贫爱心超市”:激发脱贫志气,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蕉岭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体系: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路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客家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
- • 梅州“客都工匠”评选启动,传承与创新共谱传统技艺新篇章
- • 兴宁石马镇古民居焕新颜,客家建筑群成为文旅新地标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汇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州跨境电商B2B出口单月破亿元,外贸新业态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 • 五华县郭田镇龙狮峡:探寻原始森林的生态奇观与溯溪漂流的刺激之旅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