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梅县区为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旨在全面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由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联合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共同开展。整治范围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重点检查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
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检查组对校园食堂、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整改。针对部分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原料采购渠道不规范、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检查组要求学校立即整改,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为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整治内容、整治措施和责任分工。同时,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检查学校食堂、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200余家,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隐患30余处,对3家存在严重问题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
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学校及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是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广大师生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家长表示:“这次专项整治行动非常及时,让我们家长对孩子们的食品安全更加放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持续关注校园食品安全,让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总之,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力地保障了广大师生的“舌尖上的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县区将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神光山:摩崖石刻与佛教文化的千年对话
- • 五华县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30%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绿色能源助力粤东地区可持续发展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成功上线,远程问诊实现全覆盖
- • 丰顺潘田镇铁矿石绿色开采项目顺利通过环评审批,绿色转型再迈坚实一步
- • 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探寻高山茶园的日出云海仙境
- • 梅江区试点“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模式:共筑孩子成长基石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承民俗文化,共庆丰收喜悦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翻倍
- • 梅州市启动“名师工程”,选拔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桂冠,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 • 梅州开启茶叶保险新篇章: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梅州平远脐橙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兴宁市发放首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魅力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与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惊艳巴黎中国文化周,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教育基金会慷慨解囊,2000名困难学子共享助学阳光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缅怀先贤智慧之光
- • 梅州乘大湾区东风,半年落地32个制造业项目,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环保新篇章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州跨境电商B2B出口单月破亿元,外贸新业态快速增长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青年返乡潮涌,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振兴发展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文化瑰宝
- • 龙岗镇生态漂流项目暑期大放异彩,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文化瑰宝——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情歌
- • 梅州籍航天专家参与中国空间站建设荣获表彰,彰显家乡骄傲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大东镇竹制品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长沙镇乡村微型马拉松开跑,千名选手穿越客家梯田景观
- • 五华高山红薯荣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积极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助力全民健康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资助3.2万寒门学子,助力教育公平
- • 八尺镇古驿道修复工程竣工,千年商路焕发新生,徒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 • 梅州大埔青花瓷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平远县东石镇丰泰堂:探寻客家民居与红色革命旧址的双重魅力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奉献者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谱写教育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梅州经济发展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与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之旅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兴宁市高铁南站配套工程盛大启动,未来交通枢纽焕新升级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舞动非遗魅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梅州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江区“非遗扶贫工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 • 梅江区举办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千年酿酒文化
- • 梅州三及第汤:传统美食登上央视《家乡至味》纪录片,传承千年风味
- • 梅县区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发展
- • 梅县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蓬勃发展,入驻企业突破30家
- • 梅州“村村有主播”计划助力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突破30亿
- • 大埔县扶贫移民新村:配套设施完善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发布: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暖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打造温馨的避风港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荣耀复审
- • 华南师范大学与梅州市携手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共育未来人才
- • 蕉岭县广福镇创新实践“光伏+农业”模式,实现农光互补效益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