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首创“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众多探索和实践之中,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首创的“田间课堂”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实效性,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为了提高农业效益,五华县积极探索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于2018年首创“田间课堂”。这一模式以田间为课堂,将农业生产实践与农业技术培训相结合,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田间课堂”的实施,首先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以往,农民教育培训多在室内进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农民参与度不高。而“田间课堂”则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在亲身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学习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在“田间课堂”中,农民不仅可以学习到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还可以了解到市场动态、农业政策、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华县“田间课堂”的实施,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该县邀请农业专家、技术推广人员、优秀农民代表等担任“田间课堂”的讲师,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此外,五华县还建立了“田间课堂”师资库,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为了让“田间课堂”更加贴近实际,五华县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农民可以在线学习农业技术、交流经验、获取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五华县还鼓励农民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农业政策、市场动态,提高自身素质。
在“田间课堂”的培育下,五华县涌现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五华县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自“田间课堂”实施以来,五华县共培训农民1.2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占比超过50%。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五华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五华县首创的“田间课堂”模式,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五华县的“田间课堂”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地区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召开,共绘“世界客都”新蓝图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盛大启幕,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新体验
- • 大埔西河镇隆重举办张弼士诞辰纪念活动暨酒文化论坛开幕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服务覆盖10万老年人,开启养老新模式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试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梅州首推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试点,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 梅州山区学校“清凉一夏”:推进“清凉教室”工程,安装空调暖人心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冬祭:千人同吃“丁酒”续宗亲情谊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温馨学习环境
- • 梅县雁洋镇叶帅故里举办红色文化节,客家山歌剧首演精彩纷呈
- • 兴宁市全面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 • 五华横陂镇惊现清代“狮王争霸”图册,为武术文化添新证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兴宁版画走进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绽放时代光彩
- • 开服3小时爆满千人公会!传奇世界手游复古中变服今日公测
- • 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梯田耕作场景再现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硕果累累,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乡贤+”模式,引资超百亿反哺家乡建设
- • 五华采石场遗址公园开放,千年石文化重焕生机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千年酿酒文化
- • 梅县区冷链物流建设助力扶贫农产品供应链全面打通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实现35%的显著增长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兴宁市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增收,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翻倍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启用,粤东中医药高地再添新翼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摘金,市委市政府发贺电表彰彰显体育精神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州梅县区金柚产业助力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 华侨将军陈节烈士遗物回家:缅北抗战血衣见证历史荣光
- • 探寻大埔县光德镇九社村:古窑遗址与青花瓷片的历史拾遗
- • 梅县区乡村文化振兴: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引进京东冷链等知名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蕉岭县创新教育发展,推出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制度
- • 平远东石镇花生节盛大开幕 七十二道花生宴创纪录,打造特色旅游新亮点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盛大开业,引领区域商业新潮流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腾飞,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黑蒜炖汤荣获国际养生膳食金奖,传承与创新共铸美味传奇
- • 丰顺县北斗镇拾荷山庄:夏日荷塘亲子研学基地,共度美好时光
- • 平远县脐橙文化节:融合非遗展演,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梅州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为10万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创新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弹性作业”制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平远县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典范
- • 《热血传奇》新手必看:三大职业全面解析,助你快速上分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再创佳绩: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复古传奇的永恒魅力
- • 探秘梅县区灵光寺:千年古刹与生死树的神秘传说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0%,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蕉岭县扶贫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整镇脱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咸煎饼荣登央视《消费主张》栏目,传统美食走向全国舞台
- • 农村共享车间兴起,梅州手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经验全国推广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应对极端天气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