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都草鱼”养殖标准发布,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绿色生态农业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梅州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在推进绿色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梅州市正式发布了“客都草鱼”养殖标准,旨在进一步推动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助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梅州,素有“客都”之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草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草鱼作为梅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而且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草鱼产品。然而,在过去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草鱼养殖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草鱼养殖标准化建设。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梅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客都草鱼”养殖标准。该标准涵盖了草鱼养殖的各个环节,包括种苗繁育、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旨在提高草鱼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实现草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客都草鱼”养殖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梅州市草鱼养殖业迈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的新阶段。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1. 种苗繁育:严格选用优质种苗,确保草鱼种苗的品质。同时,加强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苗繁育的规模和水平。
2. 饲料投喂:推广使用绿色、环保、高效的饲料,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草鱼营养均衡。
3. 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进行水质调节,保持水质稳定。
4. 病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5. 环境保护: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保护,减少养殖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推广使用生态环保型养殖设施,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客都草鱼”养殖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推动梅州市草鱼养殖业向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草鱼品质:通过实施标准化养殖,提高草鱼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草鱼产品的需求。
2. 增加农民收入:草鱼养殖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3.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草鱼养殖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4.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绿色生态养殖,减少养殖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客都草鱼”养殖标准的发布,是梅州市草鱼养殖业迈向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未来的发展中,梅州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草鱼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贡献力量。
- • 梅州湾区数字孪生产业园盛大启动,助力虚拟经济新载体崛起
- • 梅县区智慧物流园盛大投入运营,助力粤闽赣三省物流发展
- • 平远县差干镇河畔露营基地爆红,生态旅游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 • “乡村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开幕,百名画家共绘客家新貌”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闪耀国际博览会,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新路径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
- • 梅州兴宁市扶贫肉鸽养殖项目助力整村脱贫致富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丰顺县“光伏+农业”立体扶贫模式获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市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成功获省级立项,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盛大发布,21项非遗体验带你领略千年客家风情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32项合作意向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兴宁市积极开展民办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迎来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 • 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登顶粤东第一峰的挑战与风光之旅
- • 洲瑞镇智慧灌溉系统助力万亩茶园,节水成效显著
- • 大埔县西河镇农耕博物馆开馆,百年客家农具演变史重现眼前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华丽绽放
- • 梅州智慧城市项目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格局,打造智慧生活新体验
- • 梅江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山歌擂台赛:传承非遗文化,受央视关注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盛大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梅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成功解救放生300余只野生动物
- • 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飞地,协同发展再深化
- • 梅州侨贤情系故里,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发展
- • 梅州智慧停车场PPP项目成功落地,助力城市配套功能持续完善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一段跨越时空的建筑传奇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经验全国推广
- • 梅州大埔县开启“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新篇章
- • 梅州医疗新篇章: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成为首家三甲医院
- • 梅州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助推脱贫成果巩固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启用,粤东中医药高地再添新翼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新生: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和谐交响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五华安流镇“三宫出巡”民俗活动,水陆巡游盛况空前,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上新台阶
- • 梅州农村电商示范县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深化粤闽赣边区合作,共筑省际交界经济新高地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客家风情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腾飞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梅州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引资打造品牌矩阵,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华阳镇“古邑城墙光影秀”再现千年风华,点亮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光
- • 梅州华侨回乡投资热情高涨,同比增长45%,侨资项目落地超百个
- • 客家阿伯坚守六十年,手工制作竹编饭甑传承匠心
- • 平远县差干镇河湖治理成效显著,水质达标率100%展现生态治理新成果
- • 《南洋侨领伍佐南家族档案归国,揭秘民国海外客商网络的历史奥秘》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大埔县西河镇“迎白马”民俗祈福五谷丰登,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大埔县枫朗镇黑米种植项目成功,富硒农田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迎来京东冷链等企业,共筑冷链物流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乡村振兴新成果
- • 梅州蕉岭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20个行政村共享发展红利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与海南自贸港携手共建,热带农产品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实施“扶贫饮水工程” 助力12万群众告别饮水难题
- • 客家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梅州古村活化新实践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助力绿色健康产业发展
- • 梅州腌面产业链崛起,万人就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