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平远县东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东石镇将一项具有千年历史的民俗活动——七夕香火龙,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七夕香火龙,又称“火龙舞”,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时期。据传,七夕之夜,东石镇的居民们会手持香火,围绕村庄舞动火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七夕香火龙已成为东石镇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为了将这一传统民俗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石镇积极筹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入挖掘七夕香火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查阅史料、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了七夕香火龙的起源、发展、传承等资料,为申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加强七夕香火龙的传承和保护。东石镇积极培养新一代香火龙舞者,通过师徒传承、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一技艺。同时,对香火龙道具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其原汁原味。
三、丰富七夕香火龙的活动形式。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如音乐、舞蹈、戏剧等,使七夕香火龙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香火龙文化节、民俗表演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七夕香火龙,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申报过程中,东石镇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层层筛选,七夕香火龙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这一传统民俗已进入公示阶段,有望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成功后,东石镇将继续加大对七夕香火龙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俗,让七夕香火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民俗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千年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蕉岭县中医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助力粤东中医药高地建设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据全国七成
- • 梅县区隆文镇李花节:一场融合赏花与民俗体验的盛宴
- • 梅江区试点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之路上的新探索
- • 梅州再创佳绩: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成功落地
- • 兴宁市新圩镇“放心厨房”全覆盖,农村集体聚餐安全标准再提升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丰收,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硕果累累,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客商银行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梅州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园投产,千年青花瓷技艺焕发新生
- • 大埔县积极开展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推动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智能化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与厦门大学携手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传承与创新客家文化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荣登全国精品,接待游客突破百万大关
- • 五华县全力推进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梅州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酒驾超载行为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丰顺县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兴宁市黄陂镇石屋古村:石头民居与客家山歌的活态传承之旅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梅州经济发展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走进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传承与创新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增收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梅州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绿色崛起魅力无限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发展
- • 梅州与暨南大学携手共建华侨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蕉岭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荣膺省级绿色示范基地,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
- • 梅县区启动困难家庭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梅州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承与创新共绘发展蓝图
- • 蕉岭县绿色矿业升级改造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丰顺县积极推进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典范
- • 梅州实施“交通扶贫”,完成村道硬化18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崛起:扶贫之路上的亿元产业集群
- • 梅县区倾力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共同致富
- • 梅州启用全省首个智慧农机共享中心,助力百万亩农田高效生产
- • 大埔县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血脉情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丰顺县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活动盛大开幕,致敬辛勤园丁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再续辉煌
- •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十里荷塘映客家,田园交响曲飘香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地标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兴宁市试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 • 百年祠堂里的美食课:孩童体验打糍粑技艺,传承传统文化
- • 五华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出行体验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情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西河镇成功举办“张弼士商道文化论坛”,吸引海内外学者共襄盛举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崛起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远销东南亚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盛装举办国际客属华侨文化论坛,共话华侨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平远县深入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梅州客家传统糕点工业化生产,年销量突破亿元,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月交易额破亿元,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梅县区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
- • 梅州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发生机:生态修复完成,新增耕地800亩种旱稻
- • 梅江区清凉山采茶节:客家茶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