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平远县东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东石镇将一项具有千年历史的民俗活动——七夕香火龙,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七夕香火龙,又称“火龙舞”,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时期。据传,七夕之夜,东石镇的居民们会手持香火,围绕村庄舞动火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七夕香火龙已成为东石镇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为了将这一传统民俗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石镇积极筹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入挖掘七夕香火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查阅史料、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了七夕香火龙的起源、发展、传承等资料,为申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加强七夕香火龙的传承和保护。东石镇积极培养新一代香火龙舞者,通过师徒传承、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一技艺。同时,对香火龙道具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其原汁原味。
三、丰富七夕香火龙的活动形式。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如音乐、舞蹈、戏剧等,使七夕香火龙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香火龙文化节、民俗表演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七夕香火龙,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申报过程中,东石镇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层层筛选,七夕香火龙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这一传统民俗已进入公示阶段,有望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成功后,东石镇将继续加大对七夕香火龙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俗,让七夕香火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民俗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千年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大埔县陶瓷文化小镇荣登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榜单
- • 梅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全面覆盖:助力乡村振兴,保障食品安全
- • 华侨实业家徐统雄故居变身侨史馆,沉浸式体验南洋岁月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走进校园,00后传承人展创意风采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成为文化新地标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路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的新路径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农业产业园迈向5G新时代:全面覆盖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兴宁市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扶贫新篇章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实现惊人增长3倍
- • 梅州五华鱼生:粤菜师傅工程教材中的璀璨明珠
- • 客家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梅州古村活化新实践
- • 梅州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发现,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 • 五华双华镇高山红薯节盛大开幕,订单农业助力农民增收
- • 韩江流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水产年产量突破8万吨,绿色生态养殖引领行业发展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大埔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启动适龄妇女免费HPV疫苗接种工作
- • 探秘梅县区桥溪古村:百年客家民居的静谧之美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小额信贷助力发放贷款超5亿元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 • 长布镇林下走地鸡养殖规模再创新高,年出栏量突破百万只
- • 五华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出行体验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建成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
- • 梅州市教育局重磅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 • 曾宪梓教育基金成立30周年庆典:梅州学子受助案例入选北师大教材,传承爱心教育
- • 梅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签约23个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新阶段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方程考原》在数学史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 • 五华县乡村快递网点助力农产品上行,畅通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万人就业,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梅州现代种业创新园盛大开园,优质种苗辐射粤闽赣地区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东南亚市场迎来“姜”香四溢
- • 《风味人间》聚焦梅州腐竹,揭秘阳光晾晒技艺传承之美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 • 客家传统婚俗体验游成为旅游新宠,助力婚庆产业链蓬勃发展
- • 红军无线电专家刘澄清文物展揭幕:中央苏区通信秘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非遗文化新风尚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黄粄保质期延长创新之路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入选省级非遗,添丁文化传承焕新颜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 • 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称号,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
- • 五华水寨镇发现清代龙狮图谱,民间武艺研究再获突破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慷慨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一段跨越时空的建筑传奇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创意设计大赛盛大启幕,百名艺术家共绘瓷艺新篇章
- • 全省首个无人机植保培训基地落户梅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 梅州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启用,千亩茶园实现精准管理,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成功带动37个贫困村发展
- • 梅州首条全自动陶瓷生产线投产,开启传统产业升级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荣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助力中国足球崛起
- • 五华县龙村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千亩撂荒耕地变身“玉米产业带”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助力精准管理推动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村村有主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本土电商人才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扶贫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全面小康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时代新颜
- • 蕉岭县广福镇“打醮”习俗:百年信仰的传承与延续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扩容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江区智慧医疗平台助力破解因病返贫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