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梅州大埔县作为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性地将陶瓷产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陶瓷产业是大埔县的传统产业,拥有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近年来,大埔县充分发挥陶瓷产业优势,以陶瓷产业为核心,打造了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旨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以“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内设有陶瓷技术研发中心、陶瓷产品展示中心、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域,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的带动下,大埔县陶瓷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首先,产业园吸引了大量陶瓷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这些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其次,产业园注重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陶瓷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的创建,不仅为当地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产业园通过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创业平台等方式,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产业园成立以来,已带动周边近千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增长20%以上。
此外,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还注重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产业园内设立了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定期举办陶瓷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陶瓷文化。同时,产业园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陶瓷技术研发,推动陶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下,大埔县陶瓷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大埔县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具体措施包括:
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陶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 深化产业合作,拓展陶瓷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陶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 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提升陶瓷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总之,梅州大埔县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的创建,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埔县将继续发挥陶瓷产业优势,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
- • 梅州古窑遗址揭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
- • 梅州生物科技园迎来诺贝尔奖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蕉岭县竹筒饭:乡村振兴特色美食案例的璀璨明珠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梅州新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超5亿元释放市场活力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有传人,文化传承焕新颜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智慧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热点
- • 客家娘酒冰淇淋横空出世,年轻消费者排队打卡,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 • 梅州出台用地保障新规,助力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 • 梅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力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 • 梅江区创新举措: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就医停车难题
- • 全国首个柚子主题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县,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实现翻倍增长
- • 丰顺县潭江镇首届“畲族风情文化体验日”盛大开幕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世界客商中心落成助力梅州招商,开启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茶园”项目荣获全国农业创新大奖,引领绿色农业新风尚
- • 梅县区扶贫果园:打造特色水果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航天功臣孙家栋为梅州中学题写校训 勉励学子探索宇宙奥秘
- • 大埔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让8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共享发展成果
- • 梅州打造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青年返乡潮涌,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振兴发展
- • 梅州全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 • 平远脐橙荣膺欧盟有机认证,首批10吨产品远销荷兰开启国际市场新篇章
- • 梅江区“扶贫爱心超市”:激发脱贫志气,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兴宁市坭陂镇“花灯制作大赛”涌现创意非遗作品,传承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客家筝派大师罗九香诞辰120周年:全球弟子云集,共襄盛举纪念音乐会
- • 金山街道“乡村创客谷”揭幕,30个青年团队入驻孵化项目,共筑创新创业梦想
- • 大埔花萼楼中元节民俗展演:客家建筑智慧引惊叹
- • 政企携手,梅州金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50亿元
- • 蕉岭县全面推进,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石马镇“六月六”禾苗节:农耕歌舞庆丰收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嘉应学院博士工作站获批设立,粤东教育再添新里程碑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探寻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之源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交响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大力支持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生活新风尚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实现“一键呼叫”便捷服务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梅州古驿道焕新颜,千年盐茶古道重现风华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城市温情
- • 平远县热柘镇成功举办“温泉养生文化论坛”,发布温泉养生行业标准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建筑文化
- • 大埔县高陂镇陶瓷古窑:千年瓷都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 • 兴宁市劳务协作对接拓宽省外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吹响“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号角,培育本土教育领军人才
- • 梅州吹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号角——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蕉岭县生态搬迁工程助力山区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 • 梅州客家围龙屋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传承千年客家文化迈向世界舞台
- • 梅州梅江区创新扶贫模式,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助力山区油橄榄产业蓬勃发展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硕果累累,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资突破3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走进校园,00后传承人展创意风采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产业化迈向新篇章
- • 兴宁市福兴街道“百年学堂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时代新颜
- • 梅江区泮坑风景区:探寻城市绿肺,徒步溯溪,尽享清凉夏日
- • 五华县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榜单,探寻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获金鸡奖提名,传承与创新共谱华章》
- • 平远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新改建公路38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暑期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假期
- • 梅州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成功落地,开启绿色低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