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无证经营、乱收费、教学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家庭教育负担。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梅江区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梅江区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首先,对辖区内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通过排查,掌握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规模、经营范围、师资力量等情况,为后续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管理,提升质量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梅江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培训机构负责人和教师的法律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让培训机构负责人和教师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2. 严格审查办学资格,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培训机构依法予以取缔。对有证经营的培训机构,要求其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整改,确保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内容等符合要求。
3. 加强教学内容监管,严禁培训机构开展与国家教育政策相悖的培训项目。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教学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培训内容科学、规范、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
4. 强化收费管理,要求培训机构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不得乱收费、乱涨价。对违规收费的培训机构,依法予以查处。
三、强化监督,确保成效
为巩固治理成果,梅江区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
1.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2. 建立举报制度,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对举报属实、查处到位的,给予奖励。
3. 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对已整改到位的培训机构,加强跟踪管理,防止问题反弹。
通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梅江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下一步,梅江区将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 • 梅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
- • 平远县深化跨区域扶贫协作,推动产业资源互补发展
- • 梅州建成首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打造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30%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
- • 梅州兴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 • 探寻“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温仲而后人捐赠办学原始票据的历史价值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冬祭:千人同吃“丁酒”续宗亲情谊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培育千名专业厨师,传承与创新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美丽瞬间,共筑文化记忆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项目发展
- • 大埔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 •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之旅
- • 兴宁罗家通书荣登国家档案宝库,百年历法传承堪舆文化瑰宝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大埔县甜竹村:竹海探幽,解锁山野徒步新路线
- •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荣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平远县金穗谷:农耕体验与亲子研学游的理想之地
- • 梅州生态旅游节签约项目超百亿,康养产业点燃投资热潮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基地引资扩容,助力区域农业发展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匠心,助力学子成长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点燃体育新生代激情
- • 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班,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 • 丰顺县电子电路板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开学,为特殊儿童开启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古镇成功举办国际客属华侨文化论坛,共话华侨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州综合保税区签约12个重大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华阳镇红色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VR技术助力革命历史场景再现
- • 蕉岭县打造全球最大仙人草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全国七成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客家传统美食“鸭松羹”濒临失传,紧急寻访传承人,守护家乡味道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实现高效灌溉
- • 丰顺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覆盖全县乡镇,绿色出行新时代来临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低空物流枢纽项目签约航空龙头企业,开启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大埔县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智慧安防系统改造工程,提升居民安全感
- • 梅州首创“乡村人才公寓”:破解外来专家安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客家抗日英雄刘国用故居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 • 大埔县枫朗镇单丛茶文化节盛大开幕,茶旅融合新路线引领休闲体验新潮流
- • 大埔高陂镇青花瓷技艺振兴:年轻匠人创新器型,传承千年文化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为孩子们筑起爱的港湾
- • 梅江区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助力教育生态优化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覆盖,村民争当“文明之星”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助力粤东教育发展
- • 海外客属社团组团返乡品尝地道酿豆腐,共叙乡情
- • 梅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创历史新高,展现教育新篇章
- • 梅州发布“黄金十条”招商引资政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助力山区油橄榄产业蓬勃发展
- • 兴宁市劳务协作对接拓宽省外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现名将军事指挥艺术
- • 蕉岭县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梅县区倾力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走进校园,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庆开春,传承农耕文化魅力
- • 梅州创新用地政策,出台新规助力招商引资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江区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文创园内百家企业共筑新篇章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全面启动,覆盖200所中小学传承客家文化
- • 梅州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启动“扶贫云课堂”助力培育10万新型职业农民
- • 梅州金柚闪耀RCEP市场,首次出口开启新征程
- • 梅县松口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焕发新活力
- • 梅州铜箔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助力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链延伸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