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升级,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其“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备受关注。近日,梅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进一步扩大“菜篮子”生产基地,目前梅州生产基地数量已增至120个,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安全的农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供应面临诸多挑战。为保障区域农产品供应,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不断推进,各地纷纷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梅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梅州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增至120个,涵盖了蔬菜、水果、禽蛋、水产等多个品类,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梅州市“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增多,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近年来,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是科技创新。梅州市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
三是品牌建设。梅州市以“梅州五华”、“梅州平远”等区域品牌为抓手,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了梅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产业链延伸。梅州市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增多,梅州市农产品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目前梅州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年产量达数十万吨,有效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产基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产品供应稳定。
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品质。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升梅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再升级,梅州生产基地增至120个,为保障区域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梅州市“菜篮子”工程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 • 百年传承梅菜扣肉:客家宴席的“压桌菜”
- • 广东梅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助力15万农村学子圆梦未来
- • 大埔百侯镇复刻明清翰林宴 三十六道进士菜重现,传承千年美食文化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创新红色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扶贫联合体”模式助力3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 • 蕉岭县长潭镇库区移民新村建成,200户村民喜迁生态新房
- • 大埔县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五华县木偶戏传承中心开展“非遗下乡”百场巡演,弘扬传统文化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演绎扶贫动人故事》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火爆湾区,订单量翻三倍,传承美味新篇章
- • 梅州蕉岭县扶贫富硒大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世界客都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20家企业签约入驻,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省级高新区升格工作启动,创新驱动战略再推进
- • 兴宁市坭陂镇“花灯制作大赛”激发创意,非遗作品精彩纷呈
- • 大埔县倾力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客家精神
- • 五华安流镇木偶剧团扬帆出海,将赴东南亚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梅州客家童谣数字化保护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航天院士梁思礼祖居变身航天科普馆,长征火箭模型亮相展翅
- • 梅州首条智慧物流专线开通,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传统韵味在国际时装周绽放光彩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月交易额破亿元,开启外贸新篇章
- • 梅州华侨之乡再发力,签约侨资项目18个,共谋合作新篇章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州手工鱼面制作过程首度VR全景直播,带你领略传统美食的魅力
- • 丰顺县“扶贫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举行“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文化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光伏扶贫发电站并网运营,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红木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传统工艺产值飞跃式提升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大宗祠祭典荣登市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遭遇50年一遇干旱,启动人工增雨作业应对挑战
- • 五华县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全力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点燃山区油橄榄种植新热潮
- • 梅州古驿道修复工程启动,千年盐茶古道风貌再现
- • 韩江流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水产年产量突破8万吨,绿色生态养殖引领行业发展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达8000万
- • 长布镇林下走地鸡养殖规模再创新高,年出栏量突破百万只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突破75%新里程碑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
- • 梅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启用,助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善
- • 兴宁市新圩镇智慧果园建成,无人机管理效率提升40%
- • “农村养老‘互助公社’模式在全省推广:构建和谐养老新格局”
- • 兴宁油茶产业升级,迈向百亿级木本油料基地的宏伟蓝图
- • 梅州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批募集资金8000万,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 • 梅州创新“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 • 梅州“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深化发展
- • 大埔县建设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客家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江区新建社区公园增设健身设施,助力居民健康生活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首创“光伏扶贫+农业”模式助力千户家庭脱贫致富
- • 客家武术非遗传承人李俊轩创编“状元拳”校本教材,传承千年武术精髓
- • 梅县区南口镇“社”祭祀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传承民间文化
- • 五华县扶贫产业联盟:凝聚力量,推动规模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潭江镇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单丛茶产业再攀高峰
- • 平远县热柘镇成功举办“温泉养生文化论坛”,发布温泉养生行业标准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典范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璀璨绽放,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平远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州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通车,闽粤两省交通动脉再升级
- • 平远热柘镇地热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温泉开发在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梅州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之城魅力绽放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蕉岭县首个校园科技馆落成开放,助力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
- • 长沙镇乡村微型马拉松开跑,千名选手穿越客家梯田景观
- • 五华县全力打造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守护群众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