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共同感受这一千年民俗文化的魅力。
“扛公王”活动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传,当年罗岗镇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村民们祈求神灵庇佑,最终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一位名叫“公王”的神灵降临人间,驱散了瘟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村民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扛公王”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
活动当天,罗岗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清晨,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品和活动道具。上午,随着一声声鞭炮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齐聚在公王庙前,向神灵表达敬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仪式。村民们将一尊巨大的公王雕像抬出庙门,由壮汉们轮流扛起,寓意着将神灵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村民。一路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场面热闹非凡。公王雕像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扛公王”活动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各种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杂技等,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些节目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了罗岗镇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随着活动的深入,公王雕像被抬到了镇中心广场。此时,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在广场中央,公王雕像被安置在一个高台上,周围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村民们围绕着公王雕像,虔诚地祈祷。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烧火龙”。村民们点燃火龙,将火龙舞动起来,寓意着驱除邪恶、迎接吉祥。火龙在广场上翻腾跳跃,犹如一条活龙,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随着火龙的舞动,活动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魅力。许多游客表示,参加“扛公王”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扛公王”民俗文化,让这一千年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 • 梅州高新区引资50亿打造智造高地,助力广东产业升级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蕉岭南磜镇“打醮”仪式:道教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
- • 大埔县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特色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梅州首创“乡村人才公寓”:破解外来专家安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创新服务模式,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便捷高效
- •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黄粄保质期延长创新之路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五华县职业教育城盛大开建,培育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转型
- • 梅州:科技创新企业迎来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画廊:碧水丹霞与客家水乡的写意画卷
- • 全国首条柚子酵素生产线在梅州投产,柚子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统民俗魅力独具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揭牌,关爱行动再升级
- • 梅州大埔县荣获“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发放贷款超5亿元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县区迈入跨省异地就医新时代:门诊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开通
- • 院士吴佑寿信息论手稿展揭幕:呈现中国通信技术发展史
- • 《客家山歌宗师周天和:艺术人生纪录片荣膺金鸡奖提名,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我国“撂荒地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复耕面积突破十万亩
- • 丰顺留隍镇“九皇斋”文化节:素食文化引领养生热潮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尽收梅城全景之美
- • 梅州蜜柚月饼创新上市,中秋预售破百万枚,引领中秋美食新潮流
- • “村村有主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本土电商人才
- • 百年传承,客家宴席的“压桌菜”——梅菜扣肉
- • 梅州客家山歌剧《等郎妹》荣获全国文艺展演金奖,客家文化魅力绽放
- • 平远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30家药企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促进灵活就业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引资,助力“双碳”达标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千年文化,凝聚家族情感
- • 梅州梅江区试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构建家门口的温馨养老家园
- • 蕉岭县文福镇矿山复绿工程显成效,千亩荒山华丽变身光伏电站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高价成交,创文献拍卖纪录
- • 梅州大埔县乡村学校“一校一游泳池”目标圆满实现,助力乡村孩子健康成长
- • 梅州金柚迎来新篇章: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古法柴火灶复燃,梅州乡村复兴猪油渣炒菜心:传统烹饪技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 • 蕉岭县水泥行业低碳改造项目荣获国家级绿色认证,绿色转型再上新台阶
- • 丰顺龙岗镇揭秘清代“马图茶”文献:茶道文化溯源之旅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蕉岭县隆重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及集体,共筑教育辉煌未来
- • 梅县区松源镇王氏大宗祠祭典荣登市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通过复审
- • 蕉岭县建成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产业化迈向新篇章
- • 梅州综保区进出口额再攀高峰,外向型经济谱写新篇章
- • 梅州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娘酒鸡荣登“广东十大养生膳”,传统美食与健康养生完美融合
- • 五华县横陂镇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 • 丰顺县消费扶贫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科技赋能,亩产增收20%新篇章
- • 全省首单政策性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在梅州成功落地,为茶农保驾护航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西郊街道社区食堂助农新举措:每周采购滞销农产品超2吨,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非遗文化传承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 • 韩江流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水产年产量突破8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扶贫夜校”:点亮脱贫致富路,提升群众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文化节盛大启幕,客家狮舞表演添彩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蕉岭三圳镇智慧农业园投产,无人农机引领万亩良田迈向现代化
- • 梅江区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专项行动,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焕发新活力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
- • 蕉岭县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大埔县百侯古镇:三十六巷中的明清科举文化探秘
- • 蕉岭县“扶贫互助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