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一扫即知生产全流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梅州市积极行动,成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然而,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建设一个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该平台以“扫码可知生产全流程”为核心理念,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消费者只需使用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该农产品的产地、种植环境、生产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从而放心购买。
追溯平台的建立,首先需要对全市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梳理和规范。梅州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市场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平台对每个农产品建立了唯一标识码,实现了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追溯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水源、气象等环境数据,确保农产品在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中生长。同时,平台还引入了农业专家团队,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农产品质量。
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平台对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加工过程符合国家标准。此外,平台还对加工后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平台要求销售商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产品信息。同时,平台还对销售商进行信用评价,对存在问题的销售商进行公示,保障消费者权益。
为了提高追溯平台的普及率,梅州市政府积极推广二维码技术,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使用该平台。目前,已有数千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加入平台,覆盖了梅州市大部分农产品。
梅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还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未来,梅州市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追溯平台功能,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便捷、安全的农产品。
总之,梅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建立,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科技的助力下,梅州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树立了典范。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火热开赛,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展风采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 梅州平远县打通扶贫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坭陂镇温泉古村:硫磺温泉与古民居的康养结合之旅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亩均增收超3000元,绿色农业发展新典范
- • 五华高山红薯荣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如何转化金山银山
- • 平远县吹响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号角,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 • 大埔县洲瑞镇“客家药膳养生文化月”推出特色定制菜单,品味客家传统与健康生活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再攀美食高峰:“中国腌面之乡”申报成功,地方美食文化再升级
- • 梅州医疗扶贫行动成效显著,8万贫困群众受益
- • 梅菜扣肉馅包子:传统美食新吃法,风靡早餐界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小镇落成,村级联赛激活乡村体育经济新活力
- • 丰顺县电声产业基地迎来新篇章:签约3家龙头企业,总投资超8亿元
- • 梅县区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共筑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验收,助力孵化企业45家
- • 蕉岭县竹纤维新材料再创佳绩,成功斩获国际订单,进军欧美市场
- • 探寻客家文化精髓:兴宁市永和镇客天下景区沉浸式民俗风情体验之旅
- • 粤港澳台青年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梅州盛大启幕,共筑美好乡村新篇章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全面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格局
- • 梅州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五华县“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的温暖港湾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育未来新篇章
- • 五华县汉光超顺农旅园:引领现代农业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新标杆
- • 兴宁石马镇万亩油茶基地硕果累累,深加工产业链逐步成型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情
- • 民国金融家陈济轩家族银票展揭幕,客家钱庄历史再现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梅州客家传统种质资源正式纳入国家基因库,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兴宁市水口镇刘氏总祠:客家宗族文化的建筑艺术探秘
- • 丰顺县积极推进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 • 兴宁市坭陂镇智慧养鸡场投产,自动化率高达80%,产能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新里程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梅州“扶贫车间2.0”升级计划助力智能生产线培育,推动产业扶贫新篇章
- • 客都稻米文化博物馆盛大开馆,千年农耕文明璀璨重现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州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召开,共绘“世界客都”新蓝图
- • 丰顺县北斗镇“拾全拾美”传统农具文化展盛大开幕
- • 平远县建成粤东北最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丰顺县扶贫蜂蜜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技艺荣登省级非遗生产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州实施“扶贫品牌出海”计划,开拓东南亚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狮雄山秦汉遗址:穿越千年的考古文化探秘之旅
- • 平远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籍科学家团队在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 梅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五华岐岭镇“烧塔”民俗引围观,七层火塔照夜空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松源镇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3000元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融合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盛宴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打造家门口的创业乐园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探索红色金融创新模式,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庭教育提升
- • 梅州遭遇50年一遇干旱,启动人工增雨作业应对挑战
- • 梅州湾区“菜篮子”基地扩容,年供优质农产品超5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抢抓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突破300亿
- • 平远县扶贫产业孵化园:培育新型主体,助力脱贫攻坚
- • 梅州启用全省首个智慧农机共享中心,助力百万亩农田高效生产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推动客家文化全球传播”
- • 梅州全面启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速,助力湾区“菜篮子”新基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