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近年来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罗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俗的魅力。
“扛公王”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罗岗镇都会举行盛大的“扛公王”活动,以纪念英勇的烈士。活动当天,镇上的居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盛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扛公王”活动的重头戏是“扛公王”仪式。在仪式开始前,村民们会将精心制作的“公王”抬出庙宇,供众人瞻仰。这个“公王”是用竹篾、纸张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造型威武,栩栩如生。村民们相信,通过“扛公王”仪式,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活动当天,成千上万的村民和游客聚集在罗岗镇,场面十分壮观。人们手持香烛,跟随“公王”队伍,绕镇游行。一路上,鼓乐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游行队伍中,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为活动增添了更多喜庆气氛。
在“扛公王”仪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公王”环节。村民们将“公王”抬在肩上,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绕镇游行。这一环节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因此,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争相报名参加。扛着“公王”的村民们,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除了“扛公王”仪式,罗岗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美食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感受传统民俗魅力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罗岗镇的“扛公王”民俗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传统民俗中来。
“扛公王”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罗岗镇的文化生活,更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背景下,罗岗镇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千年民俗,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放贷款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县区多措并举,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 • 蕉岭县蓝坊镇“擂茶宴”:传承客家待客之道的独特风情
- • 梅州省级农业科技园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州客家山歌绽放央视舞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记忆
- • 兴宁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共享服务中心落成,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
- • 兴宁市慈恩庐:民国风情建筑里的侨乡故事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能源转型
- • 兴宁市坭陂镇“花灯制作大赛”涌现创意非遗作品,传承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废弃矿山变景区,梅州生态修复催生旅游经济新亮点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
- • 梅州味酵粄走出山区,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传统美食迈向现代化发展
- • 丰顺县温泉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丰顺县埔寨火龙表演震撼上演,传统民俗魅力四射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资突破3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古法工艺飘香四海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梅州生物科技园盛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 • 大埔县蜜柚品牌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60%
- • 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梅州农产品开辟出海新通道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梅县区华侨经济合作区成功引进东南亚投资超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小额信贷助力发放贷款超5亿元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春秋祭”活动:传承儒家礼制,弘扬传统文化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 • 五华县横陂镇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 村村有足球场,体育振兴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 • 丰顺县康养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文化之美,共筑美好家园
- • 梅州创新“扶贫生态银行”:绿色资产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江区长沙镇客家童服创意设计赛”圆满收官,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
- • 梅州味酵粄香飘广深,连锁店突破50家,助力山区特色美食走出大山
- • 兴宁市试点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保障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娘酒开坛节:飘香四溢,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大埔县荣膺“中国蜜柚之乡”: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龙田镇智慧物流园盛大开园,助力粤赣闽三省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
- • 梅州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外商投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 • 晚清外交家何如璋使日日记出版,首揭琉球事件谈判细节
- • 梅县区智慧停车系统助力缓解城区拥堵,构建智慧交通新格局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故居:清代才子故里的诗书文化探源
- • 蕉岭县蓝坊镇:百年酒香,探寻客家米酒的酿造工艺之旅
- • 梅州试点“以竹代塑”工程,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生活画卷
- • 蕉岭广福镇“打船灯”习俗焕新颜,非遗歌舞焕发新生
- • 梅州“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创新,推动跨区域合作深化发展
- • 蕉岭县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 兴宁市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蕉岭县全域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0%谱写旅游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山区学校“清凉一夏”:推进“清凉教室”工程,安装空调暖人心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引领饮食文化新篇章
- • 大埔茶阳镇骑楼老街重现“打银谣”非遗技艺展演,传承古老技艺与文化魅力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客家文化,促进世界文学交流”
- • 梅县区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公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韩江绿色经济带梅州段引资突破百亿,梅州经济腾飞迎来新篇章
- • 梅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再创新高,成功提升至75%
- • 村村建起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大埔县百侯镇“鲤鱼灯舞”闹元宵引围观,传统民俗魅力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