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实施:守护世界建筑瑰宝
梅州,这座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历史名城,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而闻名于世。其中,客家围龙屋作为客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瑰宝”。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梅州市政府于近日正式实施《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这一举措标志着梅州市在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客家围龙屋,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龙形为布局的围屋。这种建筑形式源于客家先民对龙的崇拜,寓意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围龙屋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老的围龙屋面临着损毁和废弃的困境。
为了守护这一世界建筑瑰宝,梅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围龙屋的保护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客家围龙屋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客家围龙屋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保护范围。条例规定,梅州市范围内的客家围龙屋均属保护对象,包括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列入保护单位的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围龙屋。
二、强化保护措施。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客家围龙屋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损毁、破坏和非法占用。对于已损毁的围龙屋,应当进行修复;对于具有修复价值的围龙屋,应当优先修复。
三、落实法律责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毁、非法占用客家围龙屋。违反规定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过程中,梅州市政府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客家围龙屋保护工作的认识。通过举办客家围龙屋摄影展、举办客家围龙屋保护知识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围龙屋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保护意识。
如今,《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古老的围龙屋得到了有效保护。例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永定围龙屋”就得到了全面修复,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总之,《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实施,为守护世界建筑瑰宝——客家围龙屋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梅州市政府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客家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梅州大埔县开启“扶贫艺术乡建”新篇章,活化古村落焕发新生
- • 丰顺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迎来50家入驻企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蕉岭县新铺镇“赛柚灯”中秋民俗别具特色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融合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盛宴
- • 平远县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千年家国情怀
- • 梅县区隆文镇启动“古法造纸活态传承工程”: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 • 梅州梅江区创新举措打造“扶贫夜市”,助力农产品月销千万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粤东地区经济腾飞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梅州经济腾飞新篇章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丰顺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梅州全面启动“绿美扶贫”计划,发展林下经济3.8万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山歌奏响央视,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油茶产业基地,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 • 客家古法猪油拌饭:梅州街头早餐档唤醒味蕾的记忆
- • 丰顺县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正式开通,守护居民心灵健康
- • 客都稻米文化博物馆开馆盛况,千年农耕文明魅力绽放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 梅江区长沙镇滨江湿地公园盛大开放,新增绿地50公顷,为市民带来绿色福祉
- • 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活动在梅州精彩绽放,共筑教育友谊桥梁
- • 梅州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丰顺县单丛茶产业助力扶贫,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卓越精神
- • 梅县区华侨经济合作区再掀投资热潮,东南亚投资超5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盛大启用,梅州医疗事业迈上新台阶
- • 五华县“足球之乡”再创佳绩,青少年联赛斩获省级冠军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梅州古窑遗址揭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
- • 梅州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落,生态保护区正式建立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助力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中考体育改革新动向:游泳项目纳入选考,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大埔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荣登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 • 丰顺县汤坑镇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 • 梅州发布全国首个客家饮食文化指数,助力客家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荣获国家环保大奖,绿色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助力环保企业落户,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晚清进士温仲和家族“三代五翰林”教育展引发热议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传承文化,跨越语言界限”
- • 梅县区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温暖民生工程助力幸福生活
- • 梅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启用,助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善
- • 五华县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红色研学路线助力老区经济振兴新篇章
- • 五华县安流镇“打船灯”艺术节:热闹非凡,传承民俗文化
- • 梅州青年返乡潮涌,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5%,助力家乡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谱科技创新新篇章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评论的珍贵记录》
- • 梅州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风采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勇夺八金荣光
- • 大埔县: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传承示范校,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捷服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梅州红色交通线遗址荣登革命文物保护名录,传承红色记忆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附加值提升3倍
- • 梅州校园书香浓郁,“书香校园”建设再添新动力
- • 丰顺八乡山镇“采茶戏”新编剧目,讲述扶贫动人故事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助力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梅州五华县:客家娘酒扶贫产业链助力万户增收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历史与现代交融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