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三圳镇创新实践“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换生活用品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其中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推出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模式通过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以积分换取生活用品,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圳镇位于蕉岭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三圳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将“积分制”引入村民自治,旨在激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积分制”的具体做法是,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文明风尚倡导等各项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如洗衣粉、肥皂、牙膏等。积分的获取和兑换,不仅让村民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得到了实惠,也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实施“积分制”的过程中,三圳镇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积分标准。三圳镇制定了详细的积分标准,涵盖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各个方面,如环境卫生、文明风尚、邻里互助等,确保积分的公平公正。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方式,让村民充分了解“积分制”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三是强化积分管理。设立专门的积分管理小组,负责积分的登记、审核和兑换等工作,确保积分制度的规范运行。
四是注重积分应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村民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
通过“积分制”的推广,三圳镇的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如今,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三圳镇的“积分制”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基层治理创新。许多乡镇纷纷前来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各自的“积分制”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蕉岭县三圳镇的“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模式,为我国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新阶段
- • 梅州乡村非遗活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 • 城北镇防洪堤加固工程圆满竣工,筑牢三万亩农田汛期安全防线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重现世间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全域土地整治激活乡村空间,新增耕地超5000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智能家电产业园年产值突破8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五华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 • 蕉岭县文福镇仓海诗廊荣膺省级文化示范点,传承文化瑰宝
- • 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荣登全国精品榜单,接待游客突破百万大关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文化之美,共筑美好家园
- • 梅州金柚华丽绽放,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梅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全面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航天院士梁思礼祖居变身航天科普馆,长征火箭模型亮相展翅
- • 梅州全面启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线路盛大发布,21项非遗体验带你领略千年客家风情
- • 蕉岭县水泥行业低碳改造项目荣获国家级绿色认证,绿色转型再上新台阶
- • 教育家古直手批《昭明文选》以680万高价成交,创文献拍卖纪录
- • 梅县区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梅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引资超2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热血传奇》2025新服震撼开启:双龙争锋、行会争霸与四端互通全新上线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重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
- • 梅州蕉岭长寿乡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康养生新名片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春秋祭”传承儒家礼制,弘扬传统文化
- • 梅州华侨回乡投资热情高涨,同比增长45%,侨资项目落地超百个
- • 梅州生物科技园盛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 • 梅州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创新教育发展
- • 梅江区客家围龙屋“转火”仪式再现古礼,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缓解基层医疗压力的新举措”
- • 梅州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启用,千亩茶园实现精准管理,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助力灵活就业
- • 兴宁市叶塘镇“百年骑楼光影艺术展”持续升温,文化盛宴引众人瞩目
- • 平远县全力推进山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 • 跨省劳务协作机制助力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歌手功力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完成,助力学子安心求学
- • 梅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附加值提升3倍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成功通过GAP认证,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梅县区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 • 梅县区首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开启养老服务新篇章
- • 客家传统烫皮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的文化瑰宝
- • 大埔枫朗镇黄酒产业园投产,年产能突破万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丰顺县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落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 •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15亿元,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
- • 大湾区产业转移梅州承接基地启动:新引擎助力梅州经济腾飞
- • 梅州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引资,助力“双碳”达标
- • 抗日儒将赵公武军事日记捐赠仪式举行,填补粤军抗战研究空白
- • 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基地落成,客家营造技艺传承再添新篇章
- • 平远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扶贫,推动信息透明化
- • 《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条例出台,守护乡愁记忆,留住客乡韵味》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实现自然村卫生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绿色引擎助力环保企业落户新高峰
- • 兴宁市积极开展民办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共享千项科技成果助力区域发展
- • 梅州客家艾叶粿:清明时节的网红美食,传承千年的文化味道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外贸增长再添新引擎
- • 丰顺县潘田镇铁枝木偶戏创新剧目首演获好评,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客家女诗人范荑香作品国际研讨会达成多语种翻译计划,推动客家文化全球传播”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创新“扶贫田间学校”培育技术能手,助力乡村振兴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圆满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农村金融服务站“镇镇通”助力破解融资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豆腐角扬帆出海,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新篇章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焕发古韵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