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再续辉煌
近日,在广东省兴宁市刁坊镇,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正式揭牌。这一举措标志着百年传承的泥塑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兴宁刁坊镇,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这里的泥塑技艺有着百年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刁坊镇的泥塑工艺就已经闻名遐迩,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泥塑技艺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为了拯救这一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宁市刁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成立了“泥塑技艺”传习所。传习所的成立,旨在通过传授技艺、培养人才,让这一百年手艺得以延续。
在揭牌仪式上,兴宁市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泥塑技艺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揭牌仪式结束后,传习所内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泥塑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传习所内,泥塑技艺传承人陈师傅正在耐心地教授学员们泥塑的基本技巧。陈师傅表示:“泥塑技艺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传承下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泥塑、喜爱泥塑,让这一百年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陈师傅的言辞充满了对泥塑技艺的热爱与期待。在传习所,学员们认真聆听、刻苦练习,力求掌握这门传统技艺。他们纷纷表示,能够学习到这样的手艺非常幸运,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
据了解,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的成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传习所不仅吸引了众多学员前来学习,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许多企业纷纷表示愿意与传习所合作,共同推动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百年手艺有传人,这一喜讯传遍了兴宁刁坊镇。在传习所的引领下,泥塑技艺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传统手艺将走出兴宁,走向全国,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次“泥塑技艺”传习所的揭牌,不仅是对泥塑技艺传承人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泥塑技艺能够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我国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 • 梅州迎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兴宁市黄槐镇“古法榨油技艺体验基地”喜迎首批游客,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热柘镇智慧牧场创新引入机器人挤奶,日产鲜奶量实现惊人增长3倍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大东镇竹制品创意产业园盛大开园,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盛大启幕 吸引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
- • 梅州客家非遗服饰惊艳巴黎,传统韵味在国际时装周绽放光彩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确保农村校车全覆盖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跃居全省前三,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 • 平远县八尺镇成功举办“红色歌谣传唱大赛” 传承革命记忆
- • 梅州与海南自贸港携手共建,热带农产品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非遗文化新风尚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开幕,百项传统技艺精彩纷呈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建成
- • 梅州丰顺县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梅江区“扶贫夜校”助力提升群众脱贫技能,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 • 梅州“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启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客家建筑宗师梁伯聪营造技艺荣登国家非遗推荐名录,传承千年古建智慧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开启城市繁华新篇章
- • 平远县多措并举,建立农产品滞销应急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上一举夺魁,斩获3金2银创佳绩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悉心收徒传承绝技
- • 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对外开放再添强劲引擎
- • 梅州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新风尚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平远热柘镇地热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温泉开发在即,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盛大开幕,传承红色基因
- • 蕉岭县三圳镇“九社十八坊”传统美食街焕发新活力,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成型,区域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 • 梅州数字政府建设提速,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便民利企成效显著
- • 梅州“百企帮百村”行动硕果累累,632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火热开赛,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展风采
- • 梅州平远县:打造全国最大南药种植基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平远县差干镇七夕“接仙女”习俗温情延续:千年古韵,情意绵长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儿科医学瑰宝
- • 梅州设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丰顺县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亩产增收新篇章
- • 梅江区千佛塔:登塔揽胜,俯瞰梅城全景
- • 梅县区松口镇侨批文化馆盛大举办“纸短情长·华侨家书特展”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再现光辉
- • 抗日华侨领袖李桂和南洋抗战文物返乡——见证客侨家国情怀
- • 丰顺县华侨资源联动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大埔县客家围屋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吸引文旅投资8亿元,焕发古厝新活力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梅江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助力生态扶贫,共建绿色家园
- • 兴宁叶塘镇全域土地流转试点成效显著,机械化种植率超90%
- • “范汉杰将军黄埔军校文物展揭幕:重温名将军事指挥艺术,传承革命精神”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蕉岭县建成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打造粤东地区文化旅游新地标
- • 梅州平远县脐橙节签约扶贫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航天院士梁思礼祖居变身航天科普馆,长征火箭模型亮相展翅
- • 大埔高陂镇堤防达标加固完工,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筑牢安全防线
- • 梅州智能终端产业园签约12家配套企业,助力产业升级新篇章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东南亚市场绽放光彩
- • 《民国报人陈此生新闻著作集出版:揭秘报业黄金时代的舆论力量》
- • 梅州重拳出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严查酒驾超载行为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
- • 梅州诞生首位“客家菜女厨神”:95后姑娘摘得桂冠,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