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文化瑰宝申报国家级,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平远县东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七夕香火龙活动便是东石镇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今,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千年民俗魅力。
七夕香火龙,又称“火龙舞”,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东石镇便会举行盛大的香火龙活动,以此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传说。活动当天,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火,载歌载舞,将一条条巨大的香火龙舞动起来,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香火龙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竹篾、稻草、纸张等材料,经过精心编织、装饰,最终形成一条条栩栩如生的火龙。舞龙者手持香火,将火龙舞动得活灵活现,仿佛龙在空中翻腾,为村民们带来吉祥与幸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七夕香火龙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俗文化,东石镇积极申报七夕香火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申报过程中,东石镇相关部门对香火龙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力求全面展示这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申报成功后,七夕香火龙将得到国家层面的保护和扶持,有利于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同时,这也将为东石镇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这一千年民俗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七夕香火龙,东石镇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传承活动。如举办香火龙制作技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一传统工艺;组织青少年参与香火龙表演,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此外,东石镇还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等形式,让七夕香火龙这一传统民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总之,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千年民俗魅力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 梅州全力推进客家方言保护工程,语音数据库助力传承千年文化
- • 蕉岭县长潭镇库区移民新村建成,200户村民喜迁生态新房
- • 百年传承,客家宴席的“压桌菜”——梅菜扣肉
- • 梅州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并网发电,开启生态经济新模式
- • 梅州首推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试点,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大埔县全面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新时代学子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典范
- • 华南师大携手梅州,共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新篇章
- • 梅州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引资规模突破40亿,打造粤东地区健康旅游新标杆
- • 大埔县积极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全面提升乡村风貌
- • 大埔县茶阳镇骑楼老街活化利用项目获千万级投资,助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梅县区畲江产业园签约5家高新企业,总投资超2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持证人数突破两万,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江区与高校携手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共育教育英才
- • 梅江区举办客家服饰设计大赛,传统元素融入时装展现客家风采
- • “乡村艺术墙绘大赛盛大开幕,百名画家共绘客家新貌”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客家童谣数字化工程启动,百首古调将永久保存
- • 梅江区创新教育管理,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助力学位动态监测
- • 五华县龙村镇益塘水库:湖心岛垂钓与生态渔乐全攻略
- • 兴宁市永和镇盛大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百位擂主同台竞技,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活动硕果累累,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丰顺县韩山生态旅游区:千年茶园的云端度假攻略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 200幅作品首度公开,珍贵历史瞬间重现
- • 国际汉学研讨会聚焦胡曦《湛此心斋诗话》海外传播影响
- • 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工作全面启动,助力绿色发展
- • 客属侨胞返乡投资农业项目签约额达8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教育资源共享再升级
- • 兴宁市水口镇“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放,赓续乡村振兴红色基因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大埔笋粄制作技艺:非遗传承走进高校课堂,弘扬传统美食文化
- • 梅州市政府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助力中小企业腾飞发展
- • 探索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茶文化节”研学之旅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焕发古韵新活力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蕉岭县试点“双减”政策下特色课程:创新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魅力古韵焕新颜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打造全省首个扶贫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全面小康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故乡新建专科图书馆助力医学生成长
- • 蕉岭县氢能+储能示范项目落户,总投资15亿元,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大埔茶阳镇骑楼老街重现“打银谣”非遗技艺展演,传承千年技艺魅力
- • 梅州籍科学家领衔研发新型电池材料,荣获国际专利认证,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承民俗文化,共庆丰收喜悦
- • 五华县豆腐角:传统美食走出国门,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
- • 梅州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抢抓万亿市场新机遇
- • 梅州特殊教育学校与广州启聪学校携手共建,共谱特殊教育新篇章
- • 大埔县“扶贫工匠”计划:传承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 梅县区“扶贫果园”打造特色水果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籍院士心系桑梓,返乡设立奖学金助力家乡学子腾飞
- • 蕉岭县竹产业深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乡村青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助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 • 政银保合作创新举措,柚农贷专项贷款发放超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
- • 梅州客家方言保护工程:传承文化根脉,守护民族记忆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启用,助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善
- • 蕉岭县徐溪镇百年黄酒开窖仪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酒文化
- • 广东梅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助力15万农村学子圆梦未来
- • 梅江区冬至祭祖大典:传承孝道文化,共度传统佳节
- • 梅州“智慧税务”服务平台上线,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百年工艺焕新:LED灯照晒场助力菜干提质增效
- • 梅州首家客家美食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客家饮食文化魅力
- • 平远仁居镇发现清代“迎灯”图谱,元宵习俗将复原
- • 梅州蕉岭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生态康养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