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班,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近日,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正式开班,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参加。此次开班仪式上,特别开设了非遗竹编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梅县区畲江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畲江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此次“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开班,正是为了丰富乡村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开班仪式上,梅县区畲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开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各类兴趣班,旨在培养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非遗竹编课程作为“乡村复兴少年宫”的首个课程,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关注。竹编技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课程邀请了当地竹编技艺传承人担任讲师,为青少年传授竹编技艺。
在课堂上,讲师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竹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制作方法。随后,学员们亲自动手,在讲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竹编作品的制作。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我一直对竹编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机会学习。今天能在这里学习竹编,真是太好了!”一位学员兴奋地说。另一位学员也表示:“通过学习竹编,我不仅学到了一项手艺,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竹编课程的开设,不仅让乡村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文化自信。
据了解,梅县区畲江镇“乡村复兴少年宫”还将陆续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为乡村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畲江镇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开班和非遗竹编课程的开设,是梅县区畲江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 • 晚清外交家何如璋使日日记出版,首揭琉球事件谈判细节
- • 蕉岭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活力四射
- • 梅州“双碳”产业示范园盛大启动,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五华县益塘水库:湖光山色与荔枝采摘的田园乐趣之旅
- • 光德镇蜜柚出口包装中心正式启用,年处理鲜果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黄粄保质期延长创新之路
- • 梅县区倾力打造“红色研学”特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 • 客家传统美食“七层糕”华丽转身,成为国潮茶点进驻高端商场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直供基地达百家,助力区域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
- • 兴宁市新建现代化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 • 梅州苏区政策红利释放,吸引企业纷纷入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 • 梅州盐焗乳鸽日销两千只,中央厨房保障品质,打造美食新标杆
- • 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外资目光,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校园垃圾分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吸引千名选手共赴盛会
- • 院士工作站落户梅州,科技助力沙田柚产业升级
-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谱写绿色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农村危桥改造三年行动圆满完成,78个偏远村受益匪浅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古韵传承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力产业升级,附加值提升3倍
- • 兴宁市多所学校荣获省级绿色校园称号,绿色教育成果显著
- • 梅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中秋烧塔习俗再现传统祈福盛景,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五华县龙村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千亩撂荒耕地变身“玉米产业带”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助力保障群众权益,谱写新时代法治扶贫新篇章
- • 蕉岭县长潭镇千年桫椤谷生态文化节盛大开幕
- • 大埔县“扶贫车间+电商”双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梅州丰顺县马图村红色茶旅扶贫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大埔县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祭祖仪式启幕,传承历史文化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促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助力教育质量飞跃
- • 兴宁市罗浮镇首届客家山歌文化节盛大开幕,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旅游
- • 梅州市财政投入12.6亿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民生福祉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火爆湾区,订单量翻三倍,传承美味新篇章
- • 平远县创新举措,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助力教育现代化
- • 梅县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5家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梅江区西郊街道“客家传统服饰快闪秀”吸睛眼球,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州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梅县区积极推进县域内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 梅州迎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梅州市教育局重磅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客家围屋群:历史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新成员
- • 梅州首个零碳示范村建成投入使用,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
- • 梅州废弃校舍华丽变身创业园,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 • 蕉岭县文福镇丘成桐祖居:探寻数学大师故里的文化寻根之旅
- • 五华县安流镇青龙寨:穿越时光的怀旧之旅,感受古寨墙与田园风光的和谐共鸣
- • 梅州梅县区金柚深加工助力扶贫产业链价值提升
- • 梅州五华鱼生荣登粤菜师傅工程教材,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蕉岭县新铺镇石窟河船工号子实景演出常态化,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大埔高陂镇青花瓷技艺振兴:年轻匠人创新器型,传承千年文化
- • 梅州成立全球首个客家菜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客家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 • 梅州深化粤闽赣边区合作,共建省际交界经济新高地
- • 梅县丙村温公祠秋祭:海外宗亲视频连线共祭祖,传承家族文化
- • 梅县区启动困难家庭大学生学费全额补助计划,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五华棉洋镇:千年客家文化瑰宝——民国“山歌抄本”收录千首情歌
- • 五华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盛大启动,总投资60亿元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慢享时光,品味茶田中的诗意生活
- • 五华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动态监测,成效显著
- • 梅江区金山文创园盛大开园,文旅融合再添新引擎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32项合作意向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璀璨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热血传奇:新手入门指南(职业篇)
- • 梅州特殊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谱写残障人士就业新篇章
- • 平远县南药种植基地扩产,助力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足球青训基地落成,再掀“足球之乡”品牌新篇章
- • 桥梁专家李国豪母校设立“结构力学奖学金”:传承匠心,助力学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