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松源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让这一古老的婚俗得以再现,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有的传统婚嫁仪式,源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婚俗融合了客家、潮汕、闽南等多个民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包括拜堂、敬茶、迎亲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阿娘”环节。
“扛阿娘”是指新郎在婚礼当天,要亲自将新娘抱到洞房。这一环节寓意着新郎对新娘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新娘往往要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新郎家,因此“扛阿娘”婚俗便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只见新郎身着传统婚服,头戴红绸,肩上扛着新娘,步履稳健。新娘则穿着鲜艳的嫁衣,头戴凤冠霞帔,手捧花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松源镇举办了多次婚俗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对婚俗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复了古老的婚嫁用品,如花轿、婚服等,为婚俗的再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婚俗活动中,除了“扛阿娘”环节,还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堂时,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祖先行三鞠躬礼,寓意着对天地、父母、祖先的感恩之情。敬茶环节,新郎新娘要向长辈敬茶,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迎亲环节,新郎新娘乘坐花轿,由亲朋好友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新郎家。
这一古老的婚俗,不仅展现了梅县区松源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婚俗逐渐消失,而“扛阿娘”婚俗的再现,无疑为传统婚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县区松源镇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扛阿娘”婚俗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传统婚俗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 三角镇“鱼菜共生”试验成功,养鱼废水循环种出有机蔬菜
- • 梅州首创柚子宴主题民宿,食宿体验获五星好评,打造乡村旅游新标杆
- • 平远县八尺镇客家娘酒产业园盛大开园,传统酿造工艺迈向产业化新篇章
- • 大埔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让8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共享发展成果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挂牌,仿野生灵芝种植效益显著
- • 梅州绿色建材产业引资创新纪录,绿色经济崛起新篇章
- • 大埔县古村落保护开发:激活旅游扶贫潜力,传承文化瑰宝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梯田花海中的农耕文化诗篇
- • 兴宁市校企合作,创新电商扶贫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石正镇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家上市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千名选手共赴奔跑盛宴
- • 梅州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名片
- • 梅州氢能产业示范区迎来核心装备制造商签约,共筑绿色能源未来
- • 政银保合作创新金融模式,助力柚农发展“柚农贷”发放专项贷款超5亿元
- • 兴宁市永和镇村级合作社联盟成立,共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消费扶贫月”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孵化百名“乡野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新建三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发展
- • 平远县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探寻佛文化与丹霞地貌的双重奇观
- • 兴宁市龙田镇水稻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 • 梅州创新“消费扶贫直通车”助力农产品当日达湾区,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升格,文旅产值突破300亿元,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 • 平远脐橙荣膺欧盟有机认证,首批10吨产品远销荷兰开启国际市场新篇章
- • 平远县稀土永磁材料研发中心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稀土产业腾飞
- • 梅州大埔县启动“非遗扶贫”计划,振兴客家竹编产业
- • 梅州兴宁市打造“稻虾共作”生态扶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脐橙丰收季盛大启动,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出山
- • 河东镇智慧养蜂产业园落成,数字化蜂箱助力产蜜量提升50%
- • 梅州客家特色民宿集群: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展现乡村旅游新风采
- • 客家特色果蔬脆片生产线投产,年消化鲜果5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梅江区客家花灯艺术节盛大启幕,百组创意灯饰点亮老街巷
- • 蕉岭县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五华县荣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助力中国足球崛起
- • 梅州客家擂茶文化节盛况空前,万名游客共赴茶香之旅
- • 五华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动态监测,成效显著
- • 梅州湾区产学研合作平台签约高校达15所,共筑创新高地
- • 梅州生态补偿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平远县全面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大埔县桃源镇千年古窑实景剧本杀:穿越千年,体验古韵风情,吸引年轻群体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传承民俗保平安
- • 五华县新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正式启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环境
- • 大埔县高陂镇:青花瓷工艺祭窑神祈福,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火热开赛,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展风采
- • 梅州首次发布县域教育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新成果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隆文镇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万亩竹林年创生态收益百万元
- • 乡村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助力培养体育新生代
- • 梅州丰顺县倾力打造“扶贫温泉康养”特色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魅力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获省级重点支持: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梅州兴宁纺织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生产效率翻倍
- • 蕉岭文福镇丘逢甲故居:重光台湾诗人文化纽带再现
- • 大埔西岩山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突破1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盛大开工,千年迁徙史再现辉煌
- • 梅州创新举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启用,扫码即可了解生产全流程
- • 《"中国儿科之父"钟世藩医学笔记影印本在梅首发,传承医学瑰宝》
- • 梅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全面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璀璨明珠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成效显著,助力就业超2万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 客家女杰叶璧华诗词VR体验馆开放,穿越百年对话才女
- • 梅州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荣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农业产业园迈向5G新时代:全面覆盖助力农业现代化
- • 蕉岭县蓝坊镇“非遗美食厨王争霸赛”圆满落幕,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梅江区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封顶,年底即将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