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源镇“扛阿娘”婚俗再现传统礼仪,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梅县区松源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扛阿娘”婚俗活动在松源镇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让这一古老的婚俗得以再现,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扛阿娘”婚俗是梅县区松源镇独有的传统婚嫁仪式,源于明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婚俗融合了客家、潮汕、闽南等多个民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包括拜堂、敬茶、迎亲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扛阿娘”环节。
“扛阿娘”是指新郎在婚礼当天,要亲自将新娘抱到洞房。这一环节寓意着新郎对新娘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新娘往往要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新郎家,因此“扛阿娘”婚俗便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只见新郎身着传统婚服,头戴红绸,肩上扛着新娘,步履稳健。新娘则穿着鲜艳的嫁衣,头戴凤冠霞帔,手捧花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围围观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扛阿娘”婚俗的再现,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松源镇举办了多次婚俗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对婚俗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复了古老的婚嫁用品,如花轿、婚服等,为婚俗的再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婚俗活动中,除了“扛阿娘”环节,还有许多传统礼仪。如拜堂时,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祖先行三鞠躬礼,寓意着对天地、父母、祖先的感恩之情。敬茶环节,新郎新娘要向长辈敬茶,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迎亲环节,新郎新娘乘坐花轿,由亲朋好友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新郎家。
这一古老的婚俗,不仅展现了梅县区松源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婚俗逐渐消失,而“扛阿娘”婚俗的再现,无疑为传统婚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县区松源镇将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婚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扛阿娘”婚俗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让这一传统婚俗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 梅州客家咸煎饼荣登央视《消费主张》栏目,传统美食走向全国舞台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试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客家药膳食材种植基地成功通过GAP认证,为健康养生保驾护航
- • 梅州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引进京东冷链等知名企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梅州首届客家非遗艺术节盛大开幕,百项传统技艺精彩纷呈
- • 梅州高端装备制造园签约德国隐形冠军,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
- • 丰顺县智慧物流枢纽开通粤赣直达专线,助力物流成本降低20%
- • 五华县中医院新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丰顺潭江镇畲族凤凰装复原成功,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再现黄花岗起义英勇篇章
- • 梅州吹响“客都森林城市”建设号角,新增绿地500公顷助力生态宜居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民国法学家丘汉平法学思想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 • 梅江区全力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助力残疾儿童成长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大埔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梅县区强化“扶贫法律援助” 保障群众权益,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平远县八尺镇酒乡文化园:探寻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的舌尖之旅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南药种植基地,产值突破15亿,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引擎”
- • 客家山歌进校园,梅州以文化浸润助力乡村文化复兴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传承宝贵文化遗产
- • 梅州法院集中宣判涉黑恶案件,37人获刑,彰显法治权威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少年宫启用,留守儿童享受免费艺术教育,点亮梦想之光
- • 长沙镇乡村智慧灯杆全覆盖,助力智慧乡村建设
- • 梅州:打造全省最大丝苗米育种基地,良种覆盖率突破95%
- • 平远县扶贫公益基金:汇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蕉岭县打造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驿站,便民服务再升级
- • 梅州抢抓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突破300亿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州鱼头煮粉荣登“广东十大乡村美食”榜单,探寻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 • 梅江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线上交易额实现35%的显著增长
- • 梅州客家特色预制菜风头正劲,抢占湾区市场订单翻三倍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南磜镇林下经济示范区:仿野生灵芝种植超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白渡镇“宋湘诗词文化长廊”落成揭幕,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大埔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一键呼叫”功能,助力老年人生活无忧
- • 梅州“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百校”系列活动全面启动,筑牢学生生命安全防线
- • 梅州山区学校清凉夏日:梅州推进“清凉教室”工程,安装空调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打造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程江镇红色研学基地揭牌,古驿道变身沉浸式党史课堂
- • 平远县八尺镇“酿豆腐”争霸赛:一场弘扬饮食文化的盛宴
- • 平远县石墨烯应用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助力新材料突破发展
- • 梅州首条跨市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助力潮汕地区互联互通
- • 梅江区携手深圳共建产业飞地,助力大湾区科技转移新篇章
- • 平远县深入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扩面工程,守护女性健康防线
- • 梅州启动“名师工程”,选拔培养百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生活画卷
- • 梅州蕉岭县试点“稻田画”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蕉岭县创新扶贫互助金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 梅州市教育局重磅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州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出“柚农贷”专项产品助力柚农发展
- • 智慧水利系统助力梅州万亩农田实现高效灌溉
- • 梅州柚产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庆辉煌成就
- • 梅州实施“交通扶贫”,完成村道硬化18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职业技术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称号,再创辉煌!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歌手功力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书香校园”建设再升级,新增图书馆藏书30万册助力青少年成长
- • 梅州客家武术惊艳国际舞台,斩获八金荣耀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梅州荣膺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港澳青年教师在梅州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新篇章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彰显教育实力
- • 客家传统医药融入乡村康养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