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助力增收新引擎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大埔县,是一片充满客家文化底蕴的土地。近年来,大埔县以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为抓手,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埔县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埔县于2018年启动了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该产业园占地约1000亩,集非遗文化展示、传承、研发、体验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集旅游、文化、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
在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大埔县充分发挥了文旅融合的优势,将客家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产业园内设有客家民俗馆、客家建筑馆、客家美食馆等多个展示区域,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魅力。
此外,大埔县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客家山歌比赛、客家舞蹈表演、客家美食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产业园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大埔县注重发挥非遗文化的带动作用。产业园内设有多个非遗传承工作室,如剪纸、木雕、竹编等,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入驻。这些传承人通过教授技艺,带动了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非遗产品也成为了产业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大埔县还积极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这些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已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超过5000万元。
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大埔县还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共同参与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如今,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它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客家文化,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埔县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实现更大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大埔县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的实践证明,文旅融合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埔县将继续发挥客家文化的独特优势,努力将客家非遗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 “客家文化研讨会聚焦宋湘书法艺术,百余真迹首次公开展出”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梅县区消费扶贫专柜助力城乡商超,共筑扶贫新篇章
- • 清代数学家吴兰修《方程考原》在数学史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 • 梅江区全面启动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试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大埔蜜柚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助力农民增收千万元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提线木偶戏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老艺人悉心收徒传承绝技
- • 蕉岭县实施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助力健康扶贫
- • 平远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助力2万农户增收致富
- • 五华县横陂镇宗祠祭典:传承文化,凝聚家族情感
- • 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中心落户梅州,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柚产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全面启动“教育强镇”全域评估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梅州预制菜产业联盟签约订单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古墓群惊现明代遗迹,百余件珍贵文物见证客家历史
- • 梅州梅江区构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筑牢脱贫攻坚成果防线
- • 蕉岭徐溪镇黄氏家庙重光:两岸宗亲共续族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 梅州航空物流枢纽签约顺丰航空项目,共筑粤东物流新篇章
- • 梅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上新台阶
- • 梅州蕉岭荣膺“世界长寿乡”,揭秘养生密码背后的神奇力量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再现
- • 梅州全面启动“千企技改”工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
- • 丰顺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完成,助力学子安心求学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迎大湾区智能制造新时代
- • 梅州与深圳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项目发展
- • 梅县区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 • 平远县中行镇红色交通线遗址公园:情景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 • 蕉岭三圳镇智慧农业园正式投产,无人农机引领万亩良田迈向现代化
- • 梅州南药产业再攀高峰: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中国南药之乡通过复审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添丁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
- • 丰顺县留隍镇赛龙舟竞渡韩江庆端午,传承民俗魅力
- •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15亿元,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西河镇“迎白马”民俗祈福五谷丰登,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成为旅游新热点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腾飞,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
- • 平远八尺镇复原“酒瓮祭”仪式,千年酿酒文化焕新生
- • 蕉岭县水泥行业低碳改造项目荣获国家级绿色认证,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 • 兴宁市龙田镇“舞春牛”农耕舞蹈欢庆新春佳节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的独特艺术
- • 梅州兴宁石马镇千年古银杏树群:古树成网红打卡点,传承千年文化之美
- • 大埔县“书香校园”阅读推广计划: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智慧之光
- • 梅州客家传统种质资源正式纳入国家基因库,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五华长乐学宫再现传统开笔礼,百名学童朱砂启智,传承文化新篇章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平远差干镇:童子扮古演绎忠孝传奇,巡游活动再现民间风情
- • 大埔县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助力千余人提升烹饪技艺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蕉岭县徐溪镇百年黄酒开窖仪式:打造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梅州非遗精品闪耀深圳文博会,合作意向达成32项,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展现客家风情
- • 兴宁市坭陂镇“吊线戏”演绎民间传奇故事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华侨摄影家李玉阶抗战影像展开幕:200幅作品首度公开,重现历史瞬间
- • 蕉岭县创新举措,发布碳汇交易新政策,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助力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州金柚迈入RCEP新纪元:首次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开启国际贸易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镇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下南洋文化再聚焦
- • 华侨教育家熊长卿创办的南洋中学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见证百年教育传奇
- • 梅州首创“光伏扶贫+农业”模式,助力千户家庭脱贫致富
- • 梅州娘酒鸡预制菜荣获中国餐饮创新大奖,引领预制菜行业新风尚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籍影视明星捐资千万,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 • 蕉岭县扶贫创业大赛:挖掘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签约中科院团队,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文化墙”绘就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瑰宝
- • 平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户全覆盖分红成果显著
- • 梅州科技孵化器集群助力发展,成功吸引32家高新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