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各地纷纷探索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共建“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共同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发展绿色农业。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为打造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梅州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梅州市加大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梅州市严格把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手段,确保农产品品质达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需求。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梅州市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方式,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成为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的主力军。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梅州市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各类农业展会、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等方式,提升梅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深化区域合作。梅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制定农产品直供基地发展规划,推动两地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到梅州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如今,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的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已初具规模,为两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梅州市将继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努力将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打造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总之,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基地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共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平远县石正镇西湖村:荷花湿地与田园慢生活的治愈之旅
- • 蕉岭新铺镇发现清代“石窟河船工号子”手稿,揭秘古船工文化传承
- • 智慧农业助力梅州柑橘产业腾飞,5G技术赋能万亩柑橘种植
- • 梅州客家咸煎饼荣登央视《消费主张》栏目,传统美食走向全国舞台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照亮山区教育之光
- • 梅州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历史性突破,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脐橙出口量再攀高峰,首次闯入欧盟市场彰显中国农业实力
- • 湾区腹地优势凸显,梅州引资超百亿:打造粤东经济新引擎
- • 五华高山红薯荣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智慧农业新篇章
- • 嘉应学院与梅州企业携手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促区域经济发展
- • 兴宁叶塘镇“上灯”习俗入选省级非遗,添丁文化传承焕新颜
- • 梅江区创新举措,推出“教育地图”系统,实现学位动态监测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小镇落成,村级联赛激活乡村体育经济新活力
- • 梅州生态补偿试验区创新举措: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绿色发展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华南师大携手梅州,共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新篇章
- • 梅州客家古村落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平远县东石镇“七夕香火龙”非遗活动申报国家级传承,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大埔县韩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获批,投资规模超20亿,绿色发展战略再上新台阶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再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宽
- • 梅州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助力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 • 梅江区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
- • 大埔县茶阳镇倾力打造“青花瓷非遗工坊”体验项目,传承非遗文化新风尚
- • 蕉岭县“数字乡村”平台全面覆盖行政村,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 • 梅州大埔青花瓷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吸引千名选手共赴盛会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绿色能源助力粤东地区可持续发展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 • 兴宁市光伏扶贫项目照亮千余户困难家庭脱贫路
- • 非遗传承人复原清代客家八宝葫芦鸭: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 • 梅州“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百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民族精神
- • 梅州客家古村落焕发生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梅州首创“乡村振兴保险”: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建桥镇“乡村云诊所”上线,三甲医院专家远程问诊常态化,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康养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篇章
- • 梅州“村村有主播”计划助力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突破30亿
- • 梅州吹响“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号角,培育本土教育领军人才
- • 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南药研究院,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尔夫度假与艺术展览的跨界新体验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慷慨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传承宝贵文化遗产
- • 三角镇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农村,200家商户支持无感支付,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温公祠“春秋祭”传承儒家礼制,弘扬传统文化
- • 平远县泗水镇“南台云雾茶诗会”:融合书画创作,传承文化韵味
- • 大埔县百侯镇三十六巷盛大开启明清服饰文化周,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梅州腌面协会成立,制定地方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 •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助力全域旅游路网贯通,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中国植物病理学之父”戴芳澜科研仪器回乡展出,传承科研精神
- • 梅县区新建实验中学项目正式动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平远县扶贫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蓝坊镇石斛种植基地扩产,深加工产品出口东南亚,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长沙镇滨江湿地公园盛大开放,新增绿地50公顷,为市民带来绿色福祉
- • 大埔县光德镇“陶瓷柴烧文化季”再现龙窑千年窑火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之美
- • 客家阿妈厨房故事:一碗姜糖鸡蛋的温情
- • 梅江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打造绿色环保新风尚
- • 梅州平远县创新举措,山区教师关爱基金温暖人心
- • 梅州客家围屋民宿荣登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展现客家文化魅力
- • 兴宁市磐安围:客家围龙屋里的家风文化传承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打造全国首个陶瓷扶贫创意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平远县仁居镇端午龙舟竞渡:百年传统延续客家精神
- • 梅州打造全国最大单枞茶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音乐大师张雁虹交响诗《客都赋》在国家大剧院惊艳首演,奏响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江区长沙镇乡村足球场全覆盖,助力“足球之乡”名片熠熠生辉
- • 梅州湾区产业共建成果显著,园区新增落地项目28个
- • 梅州传统技艺创新中心获文创基金注资,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丰顺县试点“社区微工厂”:创新模式助力灵活就业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迎来新生,开启特殊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