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在广东省梅县区丙村镇,每逢佳节或庆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们抬着关公像巡游,祈求平安。这一传统习俗,被称为“扛关爷”巡游,已成为丙村镇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村民们心中守护家园平安的重要仪式。
关公,即关羽,被誉为“武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在梅县区丙村镇,关公被当地村民视为守护神,象征着正义、忠诚和勇武。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丙村镇传统的“关公诞”,这一天,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扛关爷”巡游活动,以此表达对关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为村庄祈求平安、丰收。
清晨,随着一声声锣鼓声,巡游队伍开始集结。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花环,手持香烛,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巡游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公像。这尊关公像高大威猛,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态威严。村民们用肩膀扛起关公像,步履坚定地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巡游队伍经过村庄的主要街道,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沿途的居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为巡游队伍加油助威。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扛关爷”巡游不仅是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家园的生动体现。在巡游过程中,村民们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起扛起关公像的重任。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丙村镇村民们的宝贵财富。
据了解,丙村镇“扛关爷”巡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很久以前,丙村镇曾遭受自然灾害和盗贼的侵扰。村民们为了祈求平安,便抬着关公像巡游,希望关公神灵能够保佑村庄平安。从此,这一传统习俗便流传下来,成为了丙村镇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村民们还结合现代元素,将巡游活动与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相结合,使巡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巡游活动也成为了丙村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扛关爷”巡游活动中,村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团结互助、共筑平安家园的重要性。正如一位村民所说:“通过扛关爷巡游,我们感受到了村庄的凝聚力,也更加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活动,不仅是一项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共筑平安和谐家园的生动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传统习俗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 • 梅州五华县农村学校迈向“智慧课堂”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梅江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助力生态扶贫,共建绿色家园
- • 蕉岭县文福镇白鹭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通过验收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解码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瑰宝
- • 客家预制菜中央厨房投产,日加工农产品超百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出台重磅政策,最高补贴80万元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
- • 梅县区丝苗米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营,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五华岐岭镇“烧塔”民俗引围观,七层火塔照夜空
- • 梅州柚产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客家特色民宿集群: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展现乡村旅游新风采
- • 兴宁市新圩镇“埔寨锣鼓”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 • 梅州与深圳南山教育集团签订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共筑教育发展新篇章
- • 梅州苏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创新红色金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盛大启幕,助力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 • 政企携手,梅州金柚产业升级,年产值突破50亿元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权益
- • 大埔县双溪镇“明代海丝瓷路文化特展”对外开放,传承历史韵味
- • 梅州设立全国首个客家方言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千年客家文化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远销东南亚
- • 华侨试验区梅州片区引资超8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梅州“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式上线,远程问诊全覆盖助力医疗服务升级
- • 梅州与深圳共建产业转移园,共谋大湾区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梅州携手厦门大学共建客家文化研究院,共筑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新篇章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引领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华南师大与梅州携手共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 • 梅州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兴宁市新陂镇磐石围:探寻围龙屋里的客家婚俗非遗体验之旅
- • 梅州乡村振兴再添新力:院士领衔,专家顾问团献策助力
- • 梅州侨贤情系故里,捐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助力教育发展
- • 丰顺县“扶贫小院”庭院经济模式获全国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携手华南农大共建乡村研究院,定向培养农业硕士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缔造者陈宜禧铜像在梅州落成 铁路主题公园同步开放,传承百年铁路精神
- • 客家特色果蔬脆片生产线投产,年消化鲜果5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陶瓷文化小镇荣登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榜单
- • 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基地落成,客家营造技艺传承再添新篇章
- • 丰顺县温泉旅游季盛大启动,粤东康养度假目的地再添新彩
- • 梅县区申报“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初审,客家文化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蕉岭县南磜镇“客家山歌新锐创作营”:传承与创新共谱山歌新篇章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 • 梅州现代服务业招商签约金额翻番,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梅州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秘百年前饮食文化
- • 梅江区三角镇“客家谚语智慧长廊”建成开放,传承客家文化新篇章
- •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 • 兴宁市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 • 梅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再创佳绩,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民俗文化的盛宴
- • 梅州“客商回归”工程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 • 大埔县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教育成果硕果累累
- • 兴宁径南镇复建清代文峰塔,科举文化景观再现
- • 梅江区总部经济大厦强势崛起,成功吸引30家企业区域总部入驻
- • 蓝坊镇废弃矿区焕发生机:生态修复完成,新增耕地800亩种旱稻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有传人,文化传承再谱新篇
- •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助力全域旅游路网贯通,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梅州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描绘新时代乡村发展新蓝图
- • 丰顺黄金镇竹编技艺振兴:青年匠人推陈出新,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蕉岭县全面启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三年培训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 • 民国建筑大师林克明手绘广州中山纪念堂原稿回乡:一段跨越时空的建筑传奇
- • 梅州大埔陶瓷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国际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梅州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千企技改工程正式启动
- • 客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千年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梅州实施“扶贫数字基建”战略,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扶贫车间:家门口的就业新引擎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千户卫生厕改造圆满完成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 • 梅州警方成功破获特大非法采矿案,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 • 梅县区实施特困家庭住房保障计划,温暖民生工程助力幸福生活
- • 五华县安流镇青龙寨:古寨墙与田园风光的怀旧之旅
- • 全国首条南药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丰顺投产,效率提升300%,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
- • 大埔百侯镇复刻明清翰林宴 三十六道进士菜重现,传承千年美食文化
- • 梅州兴宁石马镇千年古银杏树群:古韵盎然,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