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热闹非凡,百名民间艺人同台竞技展风采

近日,兴宁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竹板歌擂台赛”,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名民间艺人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这场擂台赛不仅为民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广大观众领略到了传统竹板歌的魅力。
竹板歌,又称“竹板戏”,是我国民间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起源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兴宁市作为竹板歌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竹板歌文化资源。此次擂台赛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竹板歌。
活动现场,百名民间艺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持竹板,纷纷登台献艺。他们以丰富的题材、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旋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参赛选手们各具特色,有的以幽默风趣的段子逗笑观众,有的以激昂高亢的旋律感染现场气氛,还有的以深情款款的歌声打动人心。
在比赛中,一位名叫陈阿姨的民间艺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她年过六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演唱的竹板歌韵味十足。陈阿姨说:“自从年轻时开始学习竹板歌,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艺术。今天能在这里与这么多民间艺人同台竞技,我感到非常荣幸。”
另一名参赛选手小李,年仅18岁,却已是一位竹板歌高手。他演唱的《家乡美》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小李表示,他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熏陶,对竹板歌情有独钟。这次参赛,他希望能借此机会向更多人推广竹板歌,让这门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擂台赛还特别邀请了当地知名曲艺家担任评委。评委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赛选手水平较高,展现了兴宁市竹板歌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让更多人关注和喜爱竹板歌,为这门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纷纷表示,这次比赛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艺,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兴宁市“竹板歌擂台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民间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广大观众领略到了传统竹板歌的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兴宁市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让竹板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 • 梅州松口古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文化底蕴与旅游魅力齐飞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麒麟舞数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传承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老城区惊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揭开百年前的饮食文化之谜
- • 梅州客家文化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埔县开启“扶贫艺术乡建”活化古村落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保险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风险
- • 大埔县:砥砺前行,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全方位保障群众权益
- •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孵化45家企业
- • 平远县“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全县农业发展
- • 丰顺埔寨三山国王出巡,万人空巷见证潮客融合的盛况
- • 抗日名将谢晋元故居修缮工程启动,“八百壮士”文物征集全球展开
- • 大埔青溪镇“打醮”民俗再现,三天三夜祭典引热议
- • 梅州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启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 梅州实施“扶贫助学”计划,助力3.2万寒门学子圆梦未来
- • 大埔湖寮镇非遗小吃街盛大开业,百种客家美食荟萃,邀您共赴味蕾盛宴
- • 蕉岭县试点“双减”政策下特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客家围龙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开讲,梁伯聪曾孙现场授课传承非遗文化
- • 客家炒绿茶叶出口创新高,梅州茶产业走出国际新路径
- • 梅州全力推进“扶贫明星产品”培育工程,打造20个地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 乡贤回归工程助力梅州项目落地,焕发乡村新活力
- • 五华县棉洋镇客家山歌电音节: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 • 梅州大埔青花瓷:千年传承,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 • 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探寻道教圣地,感受云海佛光的灵修之旅
- • 客家传统婚俗体验游成爆款,助力婚庆产业链蓬勃发展
- • 客家筝派大师罗九香诞辰120周年:全球弟子云集,共襄盛举纪念音乐会
- • 平远县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温暖童心,守护成长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新篇章
- • 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工作室落户梅州中学,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丰顺县埔寨镇国家级非遗火龙VR体验馆落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 • 梅州客家围屋群: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 梅州油茶产业精深加工项目投产,助力打造百亿特色农业新格局
- • 梅州客家酿豆腐荣登“中华地标美食”名录,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美食新篇章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获省级示范基地称号
- • 梅州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规划获批,侨资引进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全力推进“校车安全工程”,确保农村校车全覆盖
- • 丰顺县黄金镇生姜深加工基地投产,年消化原料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丙村镇新规划院士工作站,引领现代农业研发新篇章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小额信贷助力发放贷款超5亿元
- • 汤西镇橄榄油冷榨生产线投产,助力山区油橄榄产业蓬勃发展
- • 平远县稀土新材料项目盛大开工,年产能迈入万吨级新纪元
- • 全国首条柚子酵素生产线在梅州投产,柚子产业迎来新飞跃
- • 丰顺留隍镇“赛大猪”民俗重启:600斤神猪巡游祈丰年
- • 客家特色果蔬脆片生产线正式投产,年消化鲜果5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成立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院士领衔献策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县区松口古镇移民文化节:重现下南洋记忆,传承海外华人文化
- • 梅县区程江镇“客家建筑榫卯工坊”亲子体验课,传承与创新共融
- • 梅州全面铺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 • 梅江区中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赛盛大开幕,传承红色基因
- • 平远县八尺镇“酿豆腐”争霸赛:一场弘扬饮食文化的盛宴
- • 梅州首条玻璃栈道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破万,引爆旅游市场新热点
- • 梅州多措并举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千户卫生厕改造圆满完成
- • 探寻“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温仲而后人捐赠办学原始票据的历史价值
- • 梅县区“扶贫助学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实桥梁
- • 平远县扶贫特派员制度创新助力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 • 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资超预期,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兴宁市叶塘镇“上灯”习俗:见证宗族传承的古老仪式
- • 兴宁市新圩镇“埔寨锣鼓”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客家风情
- • 全国首单客家米粿期货在梅州挂牌,传统食品迈入资本化运作新纪元
- • 大埔百侯镇明清古建筑群荣获省级文保专项资金,传承历史文脉再添助力
- • 梅州平远县全力推进“教育强镇”计划,亿元资金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客都渔歌"品牌全新发布,引领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新潮流
- • 梅州智慧农田物联网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兴宁叶塘镇全域土地流转试点成效显著,机械化种植率超90%
- • 平远县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供应基地,签约30家药企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全力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客都稻米文化博物馆盛大开馆,千年农耕文明璀璨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