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近日,位于我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博物馆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激励。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的获评,标志着我国农耕文明保护与传承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各类客家传统农耕器具近万件,其中包括犁、耙、锄、镰、刀、斧等农耕生产工具,以及织布机、石磨、水车等生活用品。这些器具见证了客家先民们在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智慧与勤劳。
据悉,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研学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农耕文化,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
此次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是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继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的又一重要荣誉。这一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国家三级博物馆的称号,不仅是对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贡献力量。
首先,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将继续加强馆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馆藏农耕器具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客家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博物馆将加大展览力度,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让客家传统农耕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还将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农耕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怀。通过举办农耕技艺培训、农耕文化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掌握传统农耕技艺,传承农耕文明。
总之,客家传统农耕器具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是对客家传统农耕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博物馆工作的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博物馆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农耕文化,为推动我国农耕文明保护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 梅州创新扶贫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网络
- • 丰顺县电子电路板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 • 梅州客家擂茶惊艳亮相国际慢食博览会,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丰顺马图村茶文化节启幕 红色茶园飘起采茶歌
- •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俗博物馆盛大开馆,千件传统器物展映客家文化魅力
- • 客家炒绿茶叶出口创新高,梅州茶产业走出国际新路径
- • 大埔县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助力千余人提升烹饪技艺
- • 梅县区扶贫法律援助助力保障群众权益,谱写新时代法治扶贫新篇章
- • 兴宁市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 • 梅州省级农业科技园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平远县上举相思谷:瀑布群与红豆林的生态秘境之旅
- • 梅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州首例5G远程手术在市中心医院成功实施,开启智慧医疗新篇章
- • 平远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示范校评选活动,共筑孩子成长新篇章
- • 丰顺县全面推行“5+2”模式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 梅州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5%,领跑全省山区市
- • 五华县安流镇“打船灯”艺术节:热闹非凡,传承民俗文化
- • 梅州茶园: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助力有机种植新篇章
- • 兴宁市首届“围屋光影秀”璀璨点亮百年客家古建筑
- • 丰顺县建桥镇围龙屋群:客家建筑防御智慧的实地解码
- • 梅州五所高中荣登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榜单
- • 梅州柚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助农增收效益翻番
- • 五华周江镇龙狮汇演破纪录:188头瑞兽同台献技,盛况空前!
-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稻虾共作基地:农旅融合新典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千年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 客家特色菌菇工厂化栽培项目成功投产,年产值突破3亿元
- • 梅州大埔蜜柚节盛大开幕,直播带货助力农民增收千万元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千村光伏计划启动,农房屋顶变身绿色电站”
- • 丰顺县积极推进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 • 丰顺县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 • 蕉岭县“扶贫预制菜”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全覆盖,村村通快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兴宁市罗岗镇“扛公王”民俗活动引万人参与,传承民间文化盛宴
- • 梅州“客家非遗进校园”活动全面启动,覆盖200所中小学传承客家文化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
- • 蕉岭县南磜镇盛大举办“客家山歌剧原创剧本大赛”
-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畜禽粪污2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梅江区东山书院:岭南书院文化与状元故事的深度解读
- • 梅县区松口古镇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 • 蕉岭县长寿文化节盛大启幕,传承客家养生传统魅力
- • 梅州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 • 梅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成果丰硕,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 • 平远县建成粤东北最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乡村振兴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擂茶文化体验馆”正式开馆,传承与创新共绘客家文化新篇章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梅县区雁洋镇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茶园”项目荣获全国农业创新大奖,引领绿色农业新风尚
- • 兴宁市龙田镇“千年古墟复兴计划”首期工程竣工,古墟焕发新活力
- • 蕉岭县广福镇豪岭古村:古道驿站的历史印记与明清建筑的沧桑之美
- • 五华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出行体验
- • 梅州丰顺县“千企帮千村”计划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横陂镇足球小镇:草根足球文化的摇篮与青训基地的活力体验
- • 新陂镇纺织产业合作社崛起,传统手工布艺远销东南亚
- • 客家革命家古大存红色交通线遗址荣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西阳镇AI水稻病虫害预警系统成功上线,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梅州产教融合基地引资建设提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石斛种植基地规模再创新高,产业链拓展至大健康领域
- • 大埔县西岩山万亩茶园:云雾缭绕中的茶香之旅
- • 梅州蕉岭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典范
- • 梅州生态旅游示范区获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绿色转型再提速
- • 梅州实施人才回乡计划,千名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 • 丰顺县韩山生态旅游区:千年茶园的云端度假攻略
- • 梅县区首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开启养老服务新篇章
- • 兴宁市开展“暖心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城市温情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从扶贫到亿元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江区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助力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 • 平远县金穗谷:农耕体验与亲子研学游的理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