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百侯古镇再现明清婚俗,“六礼”引游客驻足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大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百侯古镇以其独特的明清婚俗——“六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体验传统婚嫁文化的魅力。
百侯古镇,原名“百侯村”,因村中有一座名为“百侯”的古城而得名。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
在百侯古镇,明清时期的婚俗“六礼”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系列的婚礼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婚嫁的严谨和庄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纳采是古代婚礼的第一步,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送上一份礼物,以示诚意。接着,问名,男方家向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以确定婚期。纳吉则是男方家将女方的名字和八字请道士进行占卜,以确定婚姻是否吉利。
随后,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表示正式订婚。请期则是男方家选定婚期,并通知女方家。最后,亲迎是婚礼的高潮,男方家派娶亲队伍,带上彩礼和嫁妆,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在百侯古镇,游客们可以亲眼目睹这一系列的婚礼仪式,感受古代婚嫁的庄重与喜庆。古镇内,古老的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明清时代。
在纳采环节,男方家送上的礼物,既有寓意吉祥的物品,如金猪、金鸡等,也有寓意美满的物品,如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问名时,男方家会请来一位媒婆,负责与女方家沟通,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纳吉环节,古镇内的一位道士会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占卜,以确定婚姻是否吉利。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古代婚嫁的神秘色彩,也展示了道士的精湛技艺。
在纳征环节,男方家会派出一支盛大的娶亲队伍,带上彩礼和嫁妆,前往女方家。彩礼和嫁妆中,既有金银珠宝,也有各种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绣花鞋、红绸缎等。
请期环节,男方家会选定一个吉日,通知女方家。最后,在亲迎环节,男方家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迎亲仪式,新娘乘坐花轿,由娶亲队伍护送,来到男方家。
百侯古镇的明清婚俗“六礼”,不仅展示了古代婚嫁的庄重与喜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一独特的婚俗得以传承,成为了古镇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婚嫁的风采,还可以感受到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 • 梅州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新里程,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教育公平
- • 探秘梅县区灵光寺:千年古刹与生死树的神秘传说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蕉岭县扶贫艺术团: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志气,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县区农村公路拓宽工程助力20个行政村发展新篇章
- • 梅州客家武术在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大放异彩,荣获八金壮我国武术风采
- • 梅州客家传统种质资源正式纳入国家基因库,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大埔县陶瓷产业升级助力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共筑美好未来
- • 梅州现罕见“双彩虹”奇观,朋友圈瞬间被刷爆!
- • 梅州与广铁集团携手打造“客家文化专列”,传承客家文化魅力
- • 蕉岭县长潭旅游区:秋日红叶与湖光山色的诗意画卷
- • 梅州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 • 梅州老城区发现民国时期饮食账本手稿: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
- • 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助力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县百侯古镇:三十六巷中的明清科举文化探秘
- • 梅州启动“名人足迹”旅游专线,串联9县区23处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新篇章
- • 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助力“客都稻米”品牌再攀高峰
- • 梅州建成粤东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助力农产品新鲜外运
- • 兴宁市全面启动初中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暑期托管服务创新启动:“官方带娃”新模式助力家长无忧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黄花岗起义壮烈篇章再现光辉
- • 梅江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产品溯源全覆盖,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
- • 梅州“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助力,千名青年返乡创业潮涌动
- • 客家筝乐团《出水莲》惊艳维也纳金色大厅,传统音乐绽放国际舞台
- • 梅州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产学研融合再深化,共筑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大埔湖寮镇非遗小吃街盛大开业,百种客家美食荟萃,邀您共赴味蕾盛宴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大埔茶阳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颜:千万级保护修缮资金助力文化传承
- • 梅州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梅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扶贫产品直供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梅江区客家非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
- • 大埔县花萼楼:非遗技艺与客家土楼的完美融合
- • 梅州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盛大开幕,激发教育创新活力
- • 梅州湾区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 • 平远仁居镇端午药市开市 百草飘香承袭千年医俗
- • 梅州林修明烈士故居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再现黄花岗起义英勇篇章
- • 梅州金柚荣耀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量翻倍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皇佑笔林场:徒步露营,探秘原始森林氧吧
- • 五华采石场遗址公园开放,千年石文化重焕生机
- • 蕉岭县长潭镇千年桫椤谷生态文化节盛大开幕
- • 蕉岭三圳镇“重现打斗四”习俗,邻里共食传佳话
- • 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征服粤东第一峰的挑战与壮丽风光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的珍贵见证》
- • 客家民俗学家张祖基后人捐赠民国时期田野调查手稿,传承珍贵文化遗产
- • 蕉岭三及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承客家美食文化
- • 梅州新发现明代客家移民文献,为族谱研究注入新活力
- • 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挂牌新三板,实现上市零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资超过50亿元
- • 梅州智慧城市项目上线,开启“一网统管”新时代
- • 梅州创新举措:发布乡村振兴碳普惠机制,农田减排可交易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钟鲁斋比较教育理论走进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传承与创新
- • 兴宁市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教育融媒体中心,开启教育传播新篇章
- • 梅州五华县艾草产业崛起:扶贫之路上的亿元产业集群
- • 梅县雁洋镇叶帅故里举办红色文化节,客家山歌剧首演精彩纷呈
- • 《晚清外交官梁诗五家族跨国书信集出版,百年华侨史画卷再现》
- • 丰顺县黄金镇竹编工艺非遗工坊助力农民增收,传承与创新共舞
- • 百年传承,客家宴席的“压桌菜”——梅菜扣肉
- • 梅江区城北镇客家山歌擂台赛:传承非遗文化,受央视关注
- • 梅州农村村村通5G工程竣工,迈入数字新时代
- • 大埔县湖寮镇“龙珠灯”巡游点亮元宵夜,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 • 兴宁合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为30万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 “物联网+农业”示范园落户,开启精准种养管新时代
- • 梅州大埔县乡村教师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诠释教育情怀
- • 梅江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平远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显著,新增耕地千亩,助力乡村振兴
- • 五华县光伏扶贫项目助力3万农户增收,年发电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兴宁市径南镇“十月朝”糍粑节飘香十里,传统民俗魅力独具
- • 梅县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助力粮食产业链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 梅州创新举措,农户可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出售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