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梅州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出新招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的新路径。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其中,将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的做法,成为了梅州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的一个新亮点。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乡村地区的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却成了“沉睡的黄金”。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成为了当地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梅州市政府提出了“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的创新思路。这一举措旨在将废弃校舍改造成集创业孵化、教育培训、产业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园区,为乡村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在梅州市的一个乡村,一座废弃多年的小学被改造成了创业园。这里曾经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创业者的乐园。园区内,各类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涉及农业、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就业和人才回流。
在创业园的建设过程中,梅州市政府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另一方面,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对接、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服务。
此外,梅州市政府还注重挖掘乡村特色,将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的过程与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例如,在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政府将废弃校舍改造成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既保护了乡村文化遗产,又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的做法,不仅有效盘活了乡村闲置资产,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是这一做法带来的几大亮点:
1. 提升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创业园的建立,为乡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2. 促进人才回流。创业园为乡村地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3. 传承乡村文化。将废弃校舍改造成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4.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创业园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有助于改善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总之,梅州市将废弃校舍变身创业园的做法,为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创新举措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 大埔县西河镇“迎白马”民俗祈福五谷丰登,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 • 梅州首例5G远程手术在市中心医院成功实施,开启智慧医疗新篇章
- • 梅州非遗+旅游模式荣获文旅部典型案例,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梅州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筑牢师生安全防线
- • 梅县区客家山歌大赛:传承千年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 • 《湛此心斋诗集》——晚清诗人胡晓岑的诗篇重焕生机
- • 梅州实施“扶贫数字基建”战略,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县区丙村镇“扛关爷”巡游保平安:传承民俗文化,守护一方安宁
- • 梅江区中秋“敬月光”习俗恢复,柚子塔重现街头,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梅州迎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 • 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梅州,助力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发展
- • 大埔县积极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新品牌
- • 梅州客家饮食文化论坛盛大开幕,正式发布《客家菜标准体系》
- • 院士吴恒兴慷慨捐赠肿瘤医学手稿 回馈故乡建设专科图书馆 助力医学生成长
- • 梅江区客家传统婚嫁“六礼”文化展演:传承千年民俗,展现客家风情
- • 五华县水寨镇“埔寨纸花”技艺惊艳亮相非遗展,传统工艺绽放时代光彩
- • 梅州发现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珍贵兵法手稿,填补客家武术研究空白
- • 蕉岭县蓝坊镇生态茶园荣获国际认证,有机茶出口量同比增长35%
- • 梅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百场公益讲座助力家长育儿之路
- • 大学生返乡用短视频推广客家炸芋丸,助力家乡美食走向全国
- • 梅江区隆重表彰十大“最美教师”,致敬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 • 梅州预制菜产业园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升级
- • 梅州客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培育新经济业态
- • 晚清外交家黄锡铨家族跨国档案归国,揭秘中法战争珍贵文献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娘酒”非遗工坊荣膺省级示范基地,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真空包装技术革新:笋粄保鲜期延长3倍,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转水镇冷链物流中心竣工,助力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
- • 五华县棉洋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 • 大埔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九月开学,为特殊儿童开启新篇章
- • 五华县“足球之乡”再创佳绩,青少年联赛斩获省级冠军
-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跃居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智慧园区项目获省级重点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 • 梅州现代物流枢纽港盛大开工,助力粤闽赣边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县区雁洋镇盛大举行“叶帅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
- • 兴宁市新建现代化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助力全民健身新篇章
- • 梅州与粤港澳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新篇章
- • 梅州客家传统服饰展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惊艳亮相,展现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 • 五华县华城镇河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防洪灌溉惠及20个自然村
- • 兴宁刁坊镇“泥塑技艺”传习所揭牌,百年手艺再续辉煌
- • 梅州实施“交通扶贫”,完成村道硬化18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 • 梅州经开区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物联网+农业”示范园落户,开启精准种养管新时代
- • 民国飞行先驱杨官璘航空史料馆奠基:VR空战体验区即将亮相
- • 五华县豆腐角:传统美食走出国门,东南亚连锁超市见证辉煌
- • 梅县丙村温氏宗祠春祭:海外游子跨国连线祭先祖,传承家国情怀
- • 平远县仁居镇“扎故事”巡游庆丰收: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和谐交响
- • 兴宁径南镇首届山歌擂台赛盛大开幕,即兴对唱展风采
- • 华侨将军陈节烈士遗物回家:缅北抗战血衣见证历史荣光
- • 梅州全面开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教育腾飞
- • 梅州梅县区金柚产业助力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 蕉岭县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千户卫生厕改造圆满完成
- • 蕉岭广福镇焕新“打船灯”非遗歌舞,传统习俗焕发新生
- •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成效显著,助力就业超2万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 梅州特色小镇开发:港澳资本注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梅州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国际农食博览会,展示中国农业魅力
- • 蕉岭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
- • 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地
- • 大埔百侯古镇复办“龙珠灯会”,三十六盏灯阵耀夜空,重现古韵风情
- • 梅州全面启动“人才强市”计划,百万补贴助力高端人才引进
- • 兴宁市径南镇“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园”正式开园,传承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
- • 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田园综合体与乡愁记忆的复活计划
- • 梅州首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3万人增收,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新篇章
- • 梅江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助力就业,带动超2000人增收
- • 大埔县甜竹村:竹海探幽,解锁山野徒步新路线
- • 梅州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千企技改工程正式启动
- • 平远县石正镇“南台山文化摄影大赛”征稿启动,捕捉文化之美,共筑美好家园
- • 大埔县西岩山茶园荣获国际有机认证,茶叶出口量实现翻倍增长
- • 梅州“千企兴千村”行动启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 • 蕉岭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 • 梅江区西阳镇古驿道马拉松赛:千年古道焕发活力,吸引千名选手共赴盛会
- • 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创业基地在梅州隆重揭牌,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梅江区启动老城改造项目,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